男童患脑瘤抗拒治疗?善用心理治疗避免麻药风险

2021
02/05

+
分享
评论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A-
A+

浙江8岁男孩因嘴角歪斜险些被误诊为面瘫,最终查明是颅内长了肿瘤。万万没想到,孩子对放疗异常抗拒,最终广州医生通过心理干预,让孩子开心地完成治疗。

医生表示,面对放疗,患儿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反抗等心理,目前国内外通常用全麻的方式让患者配合放疗,重视心理干预,可避免频繁使用麻醉药物带来的风险。

1、嘴角“歪”险误诊为面瘫

据田宇(化名)的妈妈黄女士(化姓)介绍,去年暑假期间,她带儿子到朋友家做客。许久未见的朋友发现田宇笑的时候,嘴角总不自觉地往左侧歪斜,便提醒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辗转当地两所医院,黄女士均被告知儿子可能是面瘫。

不放心的她听了医生的建议,给田宇做了颅脑影像检查。最终,医生发现,田宇颅内左侧基底节区有占位性病变。辗转上海、北京、山东等地,田宇最终被确诊为左基底节区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历经两次手术及化疗后,田宇的病情有所好转。可接下来的放疗,却让医生和黄女士犯了难。

“我现在一听到他说‘不要’两个字,就非常紧张。”黄女士说,儿子莫名其妙就是不能配合治疗,哪怕是打了镇定剂,一放到放疗的机器上,就立刻醒了过来。“有一次,从下午三点到第二天凌晨两点,三四个大人又按又压,还推了镇定剂,愣是没法顺利完成放疗。”

在病友的建议下,去年12月底,黄女士带着儿子来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2、心理干预让放疗顺利进行

该院副院长、肿瘤综合诊疗科主任蔡林波仔细研究患儿相关影像检查资料后,认为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明确。“当务之急,就是让孩子克服对放疗的恐惧。”在蔡林波的安排下,该院心理治疗师张星团队给予患儿系统全面的心理干预,缓解其紧张恐惧的情绪。

经过7次心理治疗,田宇完全消除了对放疗的恐惧。“不用打镇定剂,每天还非常期待。”黄女士说。

蔡林波介绍,由于年龄小、心智发育未成熟、陌生环境等因素,患儿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反抗等心理。因此,国内外通常用全麻的方式让患者配合放疗。不过,频繁地使用麻醉药物可能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

“根据每个患儿的特点,给予系统全面的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其紧张恐惧情绪,让其主动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蔡林波说。经过科学系统的放疗,田宇的病情已逐渐好转,并将于近日出院。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心理治疗,镇定剂,脑瘤,麻药,肿瘤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