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网友在微信公众后台向我们提问:59岁父亲感冒住院时,查出高血压,医生让吃药控制血压,但父亲吃药就不认真,想起来就吃一下,说了几次,父亲反驳说也没什么症状,这么早就吃药,以后依赖了怎么办,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就不吃了
网友一听觉得父亲说得有道理,一时也六神无主。。。。。。
每次遇到这样的患者,我们都非常无奈。不及时控制血压,只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高血压是公认的引发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据不完全统计,有80%以上的脑出血和70%以上的脑梗塞患者既往都有高血压病史,而且这一类患者往往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规范控制血压。
高血压发生的年龄越早,程度越重,持续的时间越长,发生脑血管病的概率越大。
上述网友存在两大误区:
一、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危害。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起病隐匿,缺少典型的症状,有的患者可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后颈部不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和失眠等,当出现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时,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才有了“感觉”。
没有症状的高血压患者(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升高),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机会是血压正常者(正常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的4倍,收缩压>150mmhg者,发生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性,是收缩压≤150mmHg者的20多倍,而舒张压>90mmhg者,是舒张压≤90mmHg的10多倍,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昆明三博脑科医院院长张永力提醒: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血压相关,但与是否有高血压是否出现症状无关,也就是说,只要是高血压,尽管没有症状,仍有很高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一定要规律测压,并有效地控制血压。
二、对降压药的错误认识,不愿意过早服降压药!
这在中年患者中很常见,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有的担心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血压不是很高就不吃药;有的担心副作用,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减药;有的则是过分依赖药物,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就行了,忽略了改善生活方式。
这些都是非常错误、而且十分危险的观念。
针对以上三类人群,张院长一一解答:
1、部分早期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严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不用药物治疗,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即可;对于生活质量调整也不能有效控制血压的患者,越早开始规范的药物治疗获益越大。
2、关于如何减停药物。血压控制达标,并长期(半年到一年)稳定后,结合自己情况,在医生的帮助指导下,逐渐的减少药量,但切不可掉以轻心,即使血压稳定得到了控制,也需要密切的观察血压情况。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诊室血压≥140mmHg/90mmHg家庭自测血压≥135mmHg/85mmHg夜间血压≥120mmHg/70mmHg,即诊断为夜间高血压。
3、合理用药外,必须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大量的吸烟、饮酒、不规范的饮食习惯、熬夜,这些都是影响高血压的“主力”,这些坏习惯不改正或加以控制,即使服药也是效果不大的,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及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四大基石。
4、关于药物副作用。是药三分毒,几乎所有的有效的药物都有副作用,但如果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了解降压药副作用,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合理用药,则会将药物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减少药物副作用对身体的伤害。
张院长提醒:一旦确诊为需要服药的高血压患者,就一定要按照医嘱坚持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如服药过程中有疑问要及时与医生沟通交流,医患配合才是最有效治疗途径。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