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部发生的感染事件。医院感染的诱因,一种情况是由医院内部引起的,一种是医院外部引起的。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医院在抓好内部防控的同时,要同步做好外部防控,把院内感染风险降到最低,这就把好“五道关”。
一是把好病患进入医院关。有条件的地区和医院,要严格执行互联网预约门诊就医。患者进入医院时,严格执行查体温、查行程、查健康码、查防护措施,严格区分发热病人和普通病人。如果是发热病人,在对病人进行核酸检测的同时,也要对陪诊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对门诊病人要严格执行一患一医一室,并保持安全距离。对住院病人要严格执行缓冲病房作用,在核酸检测阴性后,再入住普通病房。对发热病人严格落实有关规定和措施,将院内感染降到最低。
二是把好家属陪护探视关。过去经常是一个人住院,一群人探视,这给疫情防控和医院感染带来极大风险。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有关做好疫情期间医院感染工作的通知要求,医院要制定严格的陪护、探视制度。医院要加强优质护理服务,非必要不陪护、不探视,必须陪护或探视的,对陪护和探视人员,要严格遵守有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同时,要严格限制陪护和探视人员数量、时间,固定陪护人员,固定探视人员出入通道和陪护人员的活动范围,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
三是把好后勤服务人员健康关。随着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还有一些后勤服务外包人员在医院工作。一家医院少则几十人、上百人,多则上千人。他们平时工作在医院,每天往返于医院与家庭、医院与公司、医院与上下游客户,给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增加了难度。所以,医院每天要对后勤服务人员查体温、查健康码、查防护措施,规定好其在医院的活动范围,定期进行核酸检测,保证后勤服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四是把好社会人员出入关。过去常有少量社会人员到医院内闲逛,比方说“医托”“黄牛党”、医药代表等。虽然这部分人员是少数,但同样也给医院感染带来风险。疫情常态下,要采取严格措施,对社会人员进入进行严格管理。比方说,医院工作人员进入需要出示工作证,就诊病人进入持网上挂号证明,陪护人员进入需要出示陪护证明等,无证人员不得进入医院,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防止医院感染发生。
五是把好医务人员院外防控关。医务人员是医院工作力量的主体。一家医院少则有几十、数百医务人员,多则数千、甚至个别医院上万医务人员。医务人员上班时间需要与病人打交道,下班之后还要去商超、接触家人或朋友等,每一个病人、每一个家属的活动范围和接触对象都是不可预知的,这就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在院外感染的风险。疫情常态下,不仅要对医务人员及其家属、生活中的密切接触者等定期进行核酸检测,还要对医务人员在医院的活动范围和非工作时间的出行安排等提出具体要求和规定,最大程度的保护医务人员,把医务人员在院外感染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