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和论文写作功底一塌糊涂的小编,希望借助一些典型的临床研究,来提高一下。
一起来吧!
重症医学科经常收治重症创伤的患者,这部分患者面临两个重要问题:1.活动性出血;2.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可来自:大量凝血因子丢失和稀释性凝血病(大量液体复苏所致的凝血因子稀释)。研究发现,超过50%创伤性出血患者最终会死亡。这类患者救治的核心就是控制出血、纠正凝血功能、降低出血风险。一般的救治措施包括:止血药物(氨甲环酸)、成分输血。
临床上需要对创伤性出血患者进行凝血功能监测,目前常用的就是急查凝血功能或普查凝血功能。这需要将患者血液标本送至到检验中心,然后再进行检验,时间较长。而且常规凝血功能检查中,指标并不全面,有时候无法获取血小板功能等指标。那有没有一种既快速又全面的指标呢?
试验开始之前,一般需要利用统计方法计算出大致需要的样本量,然后当实验纳入人群达到预期样本量时候,实验结束。
亚组分析的时候,可以使用森林图来标记亚组结果。
首先使用流程图,罗列出病人入组情况,如下图。
其次,罗列出两组之间基础情况的对比,如下图(外伤类型、受伤时间等等)。
第三,罗列出主要标准在两组之间的差异(两组生存率和是否大量输血),如下图。
第四,罗列出次要标准的差异,如下图(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等)。
第五,绘制生存曲线,让对比一目了然,如下图。
第六,罗列两组并发症情况,如下图。
首先,说一说本研究结论。
396名患者中,201名分入VHA组,195名分入传统组。两组24小时生存率和输血情况无显著性差异(VHA:67%;CCT:64%)。28天病死率有所区别(VHA:25%,CCT:28%),其他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对于颅脑外伤患者来说,VHA组有优势,其24小时生存率为64%,而对照组为46%。所以,VHA和CCT一样,在创伤患者救治中,可用于评估患者病情。
然后,找几个类似研究对比对比。
第三,说一说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略,见上。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