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人人都爱吃,琳琅满目的水果,颜色缤纷,看着就相当有食欲。
但是,一不小心买多了,加上存放不当,很容易就会腐烂甚至发霉。
那么这时,如果舍不得扔,很多人就会选择将烂掉的地方扔掉,只食用完好的部分。
那么,这样做究竟是对还是不对呢?
对于水果腐烂,通常要区分来看:
1、压损
比如水果在运输及销售过程中出现了挤压、黄等情况,有的地方出现了压痕,甚至腐烂。那么,这样的水果其实是可以食用的。
因为这样的损伤通常只是外观性的改变,大多数并不会产生微生物毒素物质,短时间内将其吃掉不存在风险。
2、冻伤
冬天,水果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低,以至于不能及时清除细胞内的自由基,积累过多就会改变水果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就会破坏细胞的结构。
另一方面,低温环境会提高水果中果胶酯酶的活性,也会导致水果变软、发烂。
这类改变,通常会对食物的口感产生影响,水果内部并不存在微生物繁殖,所以,如果忍着吃下去,也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3、霉变
而如果是因为存放不当,而在水果上发生了霉变,那么,就十分不建议再食用了。
有很多人将腐烂的部分挖去,继续吃剩余的部分,也是相当不正确的做法。
因为,当水果上产生了霉斑之后,你很难判断,这些霉菌已经扩散到了什么地方。
因此,你也就无法保证自己一定把被污染的部分完整切完了。
尤其是水果,含水量丰富,可以理解为内部的汁液是流通的,霉菌可能随着汁液在内部蔓延,大量肉眼看不见的果肉,可能早已被霉菌占领。
湖南台金鹰纪实频道曾做过一档科普栏目,大家看看就能感受到真菌(霉菌)是怎样“流窜”的。
节目组找了一个腐烂桃子和一个新鲜桃子,分别取样,检测真菌数量。
腐烂桃子的腐烂部位真菌数量:8.25万
腐烂桃子的未腐烂部位真菌数量:5.31万
新鲜桃子的真菌数量:8千
很显然,只要桃子发生腐烂,即便是好的那部分,真菌数量比新鲜桃子提升了很多倍。
所以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吃进去的是未被污染的水果。
那么,这些真菌被吃进肚子里,会有什么影响呢?
“丁香医生”的一篇报道就显示,水果中常见且值得担心的真菌毒素有 2 种:展青霉产生的展青霉素(Patulin,PAT)、赭曲霉毒素 A(Ochratoxin A,OTA)
这 2 种毒素明确有害健康,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分别将 PAT、OTA 列为 3 类、2B 类致癌物。
其中,展青霉素(PAT)能污染各种新鲜水果以及果汁,可以破坏肠道、损伤肾功能。
赭曲霉毒素 A(OTA)具有肝肾毒性,能污染一小部分水果,比如葡萄及葡萄制品等(葡萄干、葡萄汁、葡萄酒),此外无花果干、杏干等水果干发生腐坏的话,也可能有被 OTA 污染。
除此之外,比如可能存在于腐坏甘蔗中的“节菱孢霉菌毒素”,不仅是致癌物,孕妇吃了,还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对于发霉的食物,美国农业部(USDA)曾给出如下建议: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