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尿蛋白多高与尿毒症关系密切?弄清楚3个问题,肾友可不用担心!

2021-02-04   肾为先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患者多有或多或少的蛋白尿,而尿蛋白高的肾病更容易向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方向发展,即尿蛋白与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联系。高血压性肾损害的尿中蛋白质多不太高,患者也会发展成尿毒症;多囊肾病的尿中蛋白几乎是正常的,尿毒症多是其最终结局;隐匿性肾炎的尿蛋白都不高,患者几乎不发展成尿毒症;IgA肾病的尿中蛋白可以比较高,患者也有发展成尿毒症的;糖尿病肾病的尿中蛋白质可以很高也可以不太高,患者最终发展成尿毒症的比较却非常高;微小病变的尿中蛋白质都很高,患者很少发展成尿毒症;等等。由此看来,尿蛋白与尿毒症之间并非直接关联。即尿蛋白不太高的肾病,有的会发展成尿毒症,有的又不会发展尿毒症;尿蛋白很高的肾病,有的容易发展成尿毒症,有的却不容易发展成尿毒症。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果要问“尿蛋白多高与尿毒症的关系密切?”肾友需要弄清楚如下三个问题。就算尿蛋白非常高,反而与尿毒症关系不大;就算尿蛋白不高或不太高,反而与尿毒症有缘。
1.弄清楚原发病是何种肾病
     有的肾病需要特别关注,不管其尿蛋白高还是不高,发展为尿毒症仍是大概率事件。比如糖尿病肾病、多囊肾病、遗传性肾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及高血压性肾损害等,或许它们的尿蛋白比较高,或许它们的尿蛋白并不高,它们都特别容易发展成尿毒症。比如微小病变、轻微病变、隐匿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1-3级(甚至4级)、绝大多数膜性肾病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原来尿蛋白高不高,它们都不容易发展为尿毒症。因此,尿蛋白高的肾病患者,首先需要弄清楚它们的原发病是何种肾病,这一点非常重要。
2.看治疗之后尿蛋白还高不高
     治疗之前尿蛋白高并不代表病情严重,也不代表与尿毒症关系密切。关键还是要看治疗之后患者的尿蛋白有没有降下来及降到何种程度。包括微小病变、膜性肾病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治疗前尿蛋白都很高,有的患者的尿蛋白甚至可以高达8.0g/24小时以上,远远超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3.5g的大量蛋白尿标准。若治疗之后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至0.3-0.5g以下,反而基本与尿毒症无缘。若经治疗之后,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直持续超过1.0g,则容易逐渐向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方向发展。
3.看是否还有其它影响因素
     之前已经提到,尿蛋白较高的肾病会发展成尿毒症、尿蛋白不高的肾病也会发展成尿毒症。也可以这样说,肾病是否会进展成尿毒症,其中的尿蛋白并非唯一影响因素,一定还有其它影响因素。一直未能控制达标的高血压、持续性药物损伤、长时间的高尿酸血症、持续存在的尿路感染、未能缓解的免疫性炎症及与遗传相关因素等等,都会是促使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的影响因素。这些肾脏疾病,若尿中蛋白不高,患者也可能发展成尿毒症,若尿中蛋白较高或很高,患者更容易发展成尿毒症。
     总结一下:不要以为尿蛋白不高的肾病就不会发展为尿毒症,也不要以为尿蛋白很高就一定会发展为尿毒症。一方面,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处于0.3克以下的正常蛋白尿(如多囊肾病)、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介于0.31.0克的少量蛋白尿(如高血压性肾损害与镇痛剂肾病)、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介于1.03.5克的中等量蛋白尿(如IgA肾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克的大量蛋白尿(如糖尿病肾病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以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8.0克的超大量蛋白尿(如膜性肾病)等,都与尿毒症有关;另一方面,那些尿蛋白高或不高的肾脏疾病也可以与尿毒症无关。尿蛋白多高与尿毒症关系密切,说到底,至少还需弄清楚如上三个问题。
糖尿病肾病,隐匿性肾炎,膜性肾病,尿毒症,蛋白尿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