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阿片类药物的持续使用
“论肿道麻”点评
阿片类药物大流行”(Opioid epidemic)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医疗和经济领域的震荡。事实上,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在各国都在不断增加,尤其是肿瘤病人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量更大,“阿片类药物危机”已经逐步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该是时候引起临床医生关注并且采取措施了。那么,如何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术后持续使用状况呢?临床医生应该从术前、术中和术后分别着手,除了制定手术特异性相关的麻醉镇痛方案外,还应该根据患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计划。术前识别可能发展为术后慢性疼痛(CPSP)或者存在阿片类药物滥用的危险因素等;术中采用多模式的阿片类药物节俭麻醉技术,包括:同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NSAIDs 类药(无禁忌前提下)、应用区域阻滞镇痛技术、低剂量氯胺酮、避免使用瑞芬太尼、静脉持续输注利多卡因或硫酸镁等策略;术后避免使用复方镇痛药以及易成瘾的阿片类药物,鼓励戒断阿片类药物,限制阿片药物使用时间以及使用非药物方法等。面对困扰全球的“阿片类药物危机”,我们中国医生也不必产生“阿片类药物恐慌”。我们只要按照规范化镇痛、预防性镇痛、多模式镇痛和个体化镇痛的原则,在围手术期有效控制急性疼痛,避免持续的疼痛刺激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塑,从而减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这对于减少阿片类药物术后持续使用状况将有所帮助。
编译:贾利红
述评:朱序勤
审校:张军,缪长虹
原始文献:Persistent postoperative opioid use in Europe: A systematic review. Sitter T, Forget P. Eur J Anaesthesiol. 2020 Oct 16. doi: 10.1097/EJA.000000000000134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