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两期分析了IPU (Integrated Practice Unit 整合医疗单元,可回顾第7期)。事实上在刚开始阐述实现价值医疗的主要战略支柱时,我们就提及过对于目前国内的医院我们建议只要先做到衡量每个患者的“疗效”和“成本”,组建IPU,以及搭建起可以实现这些的IT系统。光这三点必然已经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不过,价值医疗的其他几个战略支柱我们也可以一起来分享和分析一下。
在价值医疗的战略支柱里有一个部分叫实现Bundle Payments,简单的翻译其实就是实行打包价。价值医疗中的这个打包价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东西,不止是在中国,几乎在世界任何医疗体系都无法实现,要说起来可能只在某些专科领域可以做到。
在解释这个Bundle Payments前,还是有必要来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做Bundle Payments。我们可以从支付从医疗成本、质控各个角度去切入,但归根到底我们都需牢记价值医疗首先是一个竞争战略,那么Bundle Payments首先也是一个很好的竞争工具。过去无论中外的哪个医疗支付体系,Fee for service也好,DRGs也好,对于患者来说最终价格通常都是不透明的或者说伪透明的(比如虽然挂号费/咨询费、B超等都有单价,但患者无法知晓自己的病症究竟会产生多少费用),于是患者(尤其是自费患者)对于价格的担忧往往成为选择医院的一大决策因素。因此,一个透明的打包价对于患者而言是一个非常直接的驱动因素。目前国内的一些高端医院,如和睦家等,在某些服务上已经率先使用打包价(和睦家称之为手术安心价,这个个性化的名称无疑验证了Bundle Payments本身是一个竞争工具)。
虽然大家都可以非常简单的理解Bundle Payments和Fee for service 的差异,但与DRGs的差异呢?理论上DRGs也是根据一个诊断分组来确定整体支付价格,里面已经包含了疾病分类、严重度、并发症等信息。但事实上Bundle Payments如同之前的患者疗效和成本的衡量一样,关注的是整个治疗周期,从它的一些定义即可看出:
- 对于急性症状而言,是一个涵盖整个治疗周期的价格
- 对于慢性疾病而言,是一个以时间为基础的价格/报销
- 对于基础诊疗和预防保健,是对于特定患者群体的报销
以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关节置换的Bundle Payments为例,其包含的主要内容有:
- 术前评估
- 检验化验
- 影像
- 手术和相关的住院
- 假体
- 药品
- 至多6天的住院康复
- 所有的医生及员工费用
- 3个月内的1次随访
- 该关节未来2年内任何附加手术
- 如果出现术后感染,则担保延长到5年
由此可见,对于急性病症而言,Bundle Payments的关键在于不止涵盖了评估和治疗的总体费用,还涵盖了随访和康复,以及确保并发症、感染的几率降到最低。看起来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对患者有益,又能提升自生竞争力,为什么国内外能实行的机构这么少?这里面虽然有非常多原因,但最关键在于:要定出合理的Bundle Payments(太高会失去竞争力,也会被支付方挑战;太低则会直接面临亏损),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比如究竟有多少比例的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和感染,未来的改进潜力有多大等。每一个病症(尤其是急性)都需要机构自身的海量数据支持,这对服务量和IT系统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因此,现在的和睦家可以采用打包价是因为自身价格溢价区间大,容错率高。不过,不可否认,和睦家的整体理念确实走在前列,我们可以看一下和睦家上海医院的打包价的具体案例(部分):
从和睦家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实行Bundle Payments的两个典型特征:
1. 涵盖了术后并发症的治疗费用,即尽可能包含整个治疗周期(虽然现在还未包含康复和随访)
2. 实行打包价的病症/手术都是相对简易和标准化的手术(以减少缺乏海量数据造成的定价误差)
应该说,还是很欣喜地看到国内的一些领先医院在定价和支付上做出的努力,这也是迈向价值医疗的坚实一步。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