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顾:随着国内疫情的全面有效控制,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迅速恢复,医院诊疗服务也迅速恢复。2020年1-9月,全国医院药品总体规模为6,573亿元,同比下滑13.2%。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公立医院药品市场规模达到2,571亿元,季度环比增长18.9%,医院药品市场基本恢复到正常的水平。
本期中康CMH深入解构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医院市场:在疫情和带量采购的影响下,2020年医院市场各品类表现如何?不同等级医院的VBP品牌表现有何异同?头部企业在各级医院的市场表现如何?
受到疫情和带量采购的双重夹击,全国公立医院总体(指二级及以上医院,下文如未明确标明均如此表示)YTD20Q3增速下滑13.2%。
在ATC2级品类的TOP20中,系统用抗菌药(-24.2%)、咳嗽和感冒用药(-30.9%)、阻塞性气管疾病用药(-31.1%)等品类同比规模大幅下滑。
在创新药上市且快速进入医保的驱动下,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以及内分泌疗法用药实现逆势增长。 图1 全国公立医院总体-Top 20 品类药品市场表现(YTD20Q3)备注:
(1)横坐标:品类占比(YTD20Q3);纵坐标:品类增速(YTD20Q3 vs YTD19Q3);气泡大小:品类销售规模大小;
(2)YTD20Q3指2020年1-9月;聚焦抗肿瘤药市场,国家“强基层,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政策目标是2020年县域内就诊率将提高到90%左右,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2019年开始,二级医院抗肿瘤药市场同比增速明显高于三级医院。疫情期间(2020Q1-2020Q3),人员流动减少,跨区就诊现象也明显减弱,二级医院抗肿瘤药市场规模增速持续坚挺,并在2020年第三季度达到新高(27.2%);而三级医院市场规模同比在经历了2020Q1和Q2的负增长后,在第三季度恢复正增长(7.9%)。图2 三级医院vs.二级医院-抗肿瘤药市场规模趋势(2017Q1-2020Q3)西药市场Top20品牌中,泰瑞沙(87.9%)、诺雷得(16.4%)、拜瑞妥(36.1%)、福可维(62.5%)、佑必妥(198.3%)快速增长,其中用于肺癌的泰瑞沙和福可维增速亮眼,引领肿瘤药领域逆势增长。
集采中标品种佑必妥以相对高价中标,销量大幅提升,实现规模高速增长。中药市场Top20品牌中,仅有用于中、晚期肿瘤治疗及慢性乙肝治疗的华蟾素肠溶胶囊(东泰制药)销售额同比为正增长(12.2%);中成药注射剂同比增速下降尤为突出,如注射用血栓通(梧州制药)、喜炎平注射液(青峰药业)等。图3 全国公立医院总体-Top 20 品牌市场表现(YTD20Q3)YTD2020Q3,不同等级医院的VBP品种表现有明显差异。
三级医院中,头部品种为抗肿瘤药紫杉醇、培美曲塞,以及用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莫西沙星;
而二级医院中,头部品种则为用于慢病的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以及莫西沙星,值得关注的是抗肿瘤药紫杉醇在二级医院的销售规模同比剧增(35.8%)。图4 全国公立医院总体- Top20VBP品种表现(YTD20Q3)
备注:VBP品种是指第一批和第二批带量采购的中标药品的通用名。本土企业&跨国企业医院市场表现:跨国企业市场占有率增加受到疫情重创和带量采购落地的影响,医院市场规模在三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本土企业同比增速为-16.1%,跨国企业同比增速为-6.8%。
跨国企业在二级、三级医院市场份额均有所提升。图5 全国公立医院总体-本土企业/跨国企业销售规模及同比增长%(YTD17Q3-YTD20Q3)图6 全国公立医院总体-本土企业/跨国企业医院市场规模占比Top10集团中,阿斯利康(2.2%)、石药集团(3.8%)和诺华(7.0%)逆势增长,排名上升。聚焦细分等级市场,阿斯利康市场规模在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均表现稳居第一,且均实现正增长,持续领跑市场。部分企业在不同等级医院呈现不同表现,如恒瑞在三级医院同比增长-1.6%,而二级医院同比增长2.9%;石药集团在三级医院同比增长为8.0%,而在二级医院市场规模同比增长-5.0%。
图7 全国公立等级医院- Top 10集团药品市场表现(YTD20Q3)
数据来源:中康C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