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
-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的学科发展思路
黄 勤
2020年11月19日-21日,北美神经肿瘤学会(Society for Neuro-Oncology,SNO)第25届年会如期召开。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SNO会议为现场与网络平台相结合的形式呈现。
我院肿瘤科科蔡林波教授受大会邀请通过网络平台在大会上做了题为《Chemotherapy Combined CSI for Intracranial NGGCTs: Clinical Outcomes and Age-stratified Toxicities》(颅内非生殖性生殖细胞全中枢放疗联合化疗:临床结果和年龄分层毒副作用)的大会发言。这样一个国际肿瘤学的总结性大会上,我们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肿瘤科主任蔡林波教授能够在大会发言,足以证明我们医院的肿瘤科已经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
SNO是全球神经肿瘤最高级别的国际性会议,本次大会共有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神经科学研究者、神经外科专家、神经内科专家、影像学专家、护理学专家等在线交流。大会集中讨论影响神经肿瘤学未来的前沿话题,包括单细胞测序、大数据和预测分析、生物标记物和液体活检诊断,以及人工智能在神经肿瘤研究中的作用。今年SNO年会总计收到来自全球投稿1000余篇,我院肿瘤科有12篇投稿被大会收录,其中一篇通过网络平台做大会发言,向国际同行展示了我院肿瘤科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此外,我院肿瘤科山常国副主任、赖名耀主任助理等分别撰写的11篇论文也被收录为大会电子壁报交流。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创建于1995年,是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调强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于一体的神经肿瘤综合诊疗团队。在知名神经肿瘤专家、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副院长、蔡林波主任带领下,目前已拥有一支技术精湛、功底深厚的临床队伍。他们在广州三甲医院强手如林之中,狭缝中求道,不断改变思维,发展自己的学科。目前已逐渐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一流的专业神经肿瘤诊疗中心。
现在我们就理一理他们有关学科建设发展的思路。
一、学术是立科之本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肿瘤科是一个发展中的学科,学科成立才几十年时间。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一路顺风。走到今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学科带头人,靠的是学科带头人的思维与行动。
学术是立科之本,这是肿瘤科学科带头人蔡林波主任执着坚定的思维。什么是学术是立科之本?我们先看几个数字;目前科室发表专业神经肿瘤学术论文60篇,SCI论文10篇。承担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等项目10余项。
一个学科的论文,体现这个学科研究的方向。一个学科的科研立项,意味这个学科进行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像我们这样医院临床科室,他们所写出的论文,是他们长期从事这项临床工作的总结。也是这个学科承载的学术发展方向。从我院肿瘤科的情况看来,他们集中在这几个方面有所深入研究;胶质瘤的放化疗,鼻咽癌,脑转移癌及儿童脑肿瘤治疗方面。
2021年医院将支持以肿瘤科为核心举办以下学术会议。
1、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放
射卫生学术交流培训会暨第五届全体委员会
2、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治疗分会年会
3、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全国学术会议
4、第三届脑转移瘤学习班
5、广州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年会暨脑胶质瘤高峰论坛(儿童神经肿瘤国际论坛”)
在以往的岁月里,蔡林波主任在医院的支持下每年举办各种学术会议,经过多次‘华山论剑’,获得不少‘江湖地位’。蔡林波主任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小儿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放疗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治疗医师分会神经肿瘤专业组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治疗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放射治疗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放射治疗科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医学辐射防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肺癌多学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健康传媒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OG(Children Oncology Group,儿童肿瘤学组)成员,PROS(Paediatric Radiation Oncology Society,儿童放射肿瘤学学会)成员。
从这么多的学术团体来看,说明蔡林波主任活跃在学术的天地之中。作为脑科专科医院的肿瘤科,接受的病人都是医院各科治疗肿瘤过程中的下游。尤其脑科,多半都是神经外科手术后的病人,手术后肿瘤需要放疗化疗。因此,蔡林波主任考虑除了本院神经外科手术的病人以外,更重要的目光是要关注广州市各大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团队。要让这些专家认识并信任我们医院的肿瘤科。学术就是搭建这样一个通往合作平台的工具。肿瘤科通过大小不同的学术会议,展现自己的工作,结交国内外的专家,使他成为大家的好朋友。
有人说,一个瓶子装水,倒入水的速度不如把瓶子浸入水中更快。我们肿瘤科就是把自己的‘瓶子’,浸入到各个医院医生们之中去的学科。
二、学科发展的差异化思维
别人干的,我们干。别人不喜欢做的,我们更要做好。这就是我们肿瘤科学科发展的差异化思维。
颅内转移癌,许多医生对这个疾病治疗的态度是消极悲观态度。而三九脑科医院肿瘤科医生们却不同。他们极积努力。他们认为,人的生命历程,人人都一样。特别是在生命最后终点站前,尤为重要。为这些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与治疗,意义非常重大。更重要的是他们采用每一个病人个体化治疗的方针。单病灶攻击,全面考虑和顾全大局的治疗原则。使病人生命质量提高,䑉得宝贵的生命最后时光。学术立科之本,他们每年都要召开脑转移癌的学术研讨会,搭建平台,让学者专家们充分讨论,探索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近年来,学科就颅内转移癌这一课题,就总结了许多文章。大家想想有没有像他们这样,把一项这样临床工作的研究做到如此深入。我们用事实来说话,光颅内转移癌这样的课题,他们总结就有以下的文章;
1、邓官华等;机械旋转误差对多发脑转移瘤VMAT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
2、张平等;RapidArc与Novalis Knife在多发脑转移瘤SRS中的剂量学比较
3、蔡林波等;第三届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癌论坛会议共识
4、邓官华等;准直器角度误差对脑转移瘤VMAT计划Gamma通过率的影响
5、甄俊杰等;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癌疗效初探
6、甄俊杰等;脑室外引流术联合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巨大脑转移瘤
7、蔡林波等;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的应用进展
8、张平等;准直器角度对颅内两个脑转移瘤容积旋转调强计划的影响
9、周巧敏等;ExacTrac6D影像精确引导系统在脑转移瘤SRS中的应用
10、蔡林波等;Evaluation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addition of X-knife therapy to gefitinib in NSCLC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brain metastases
11、甄俊杰等;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WBRT) for 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 from NSCLC in the Era of Targeted Therapy: A Retrospective Study
大家总是认为文章难写。我想难不难的关键在于你们临床工作有没有做?做了什么?学术论文是自己工作的体会和经验,是自己研究的探索和发现,一定是自己的东西。哪怕是一小点都可以。学术造假,已经到了大家深恶痛绝的地步。
牛逼的学科,始终总是在做平常的事情中寻找亮点。思维的学科就像成熟的稻谷低着头,等待丰收。我们肿瘤科就是这样长期致力于恶性神经肿瘤的不懈探索与科研创新,为广大患者带来先进的治疗理念与高品质的健康关爱。蔡林波主任带领的团队,倡导以人为本,“患者性命相托,我们绝不轻言放弃”的宗旨,始终作为科室临床工作的核心思想,
三、学科的交叉互补建设思路
儿童脑肿瘤的治疗又是我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的特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我院肿瘤科在学术发展的思维上与众不同的地方。我院肿瘤科是在国内较早引入心理学进行工作的科室。他们利用心理学的知识,用来辅助儿童脑肿瘤的放射治疗。
每一个儿童脑肿瘤的治疗,都会牵动了孩子家属的心。儿童患肿瘤以后,全家的状态是与众不同的。我院肿瘤科开展儿童脑肿瘤病人的心理治疗,用各种心理学手段为患者疏通心理障碍。尤其在儿童肿瘤放疗期间,利用心理学的各种手段,通过曼陀罗绘画、儿童乐园、沙盘游戏等措施,来疏导儿童心理上的障碍,不用麻醉就让他们愉快地接受治疗。避免儿童放疗需要静脉麻醉的有创方法,让患儿身心愉悦地接受治疗,大大减少患儿的家长的焦虑情绪。
目前,儿童心理干预措施已经成为肿瘤科科室特色治疗方面一张靓丽的名片。就这些的研究,他们也是善于总结,撰写了论文;
1、肖青等;Exactrac X线图像引导系统在儿童颅内神经肿瘤立位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吴伟等;偏中心调强布野对中枢神经系统儿童放射治疗首次摆位的影响
3、肖青等;心理干预在儿童神经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的应用
4、邓官华等;3D打印技术在儿童放射治疗定位头枕设计中的应用
5、李娟等;贝伐珠单抗治疗进展性儿童弥漫内生性桥脑胶质瘤的效果
同时,科室针对儿童心理与身体状况,给予营养支持,采用集束化营养干预模式,辅助康复辅助,大大提高了患者回归社会的理想治疗模式。
四、整合资源,共同发展的战略
有一句常话,一个人好,不是最好。大家都好,才是更好。我院肿瘤科在广州市这么大的城市里,也只是小小的一个学科。像那些在肿瘤诊断治疗上的专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等这样的‘航空母舰’面前,我们相比来说只是一条小帆船。如果想在行业上有一定的地位,在江湖上有一定的高度。我们必须整合资源,谋求共同发展的战略。我们依靠大学基础研究的优势,我们成为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我们肿瘤科与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共同进行学术讨论。请进来,让专家到我们医院来讲课。走出去,参加世界和国内的各种肿瘤会议。
就这样,我院肿瘤科发挥整合资源,以学术为纽带,团结肿瘤学科行业中各界人士,共同谋求肿瘤的现代治疗方法。共同地发展肿瘤学的学术。同时,伴随着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肿瘤科近几年引进了国外优秀的医学人才加盟团队,让科室在科研方面大踏步前进。
20年间蔡林波教授带领的团队成功救治了上万例疑难神经肿瘤患者,成功挽救了2000余例急危重患者的生命。蔡教授经常握着满怀感激的患者及家属的手,说:“你们康复后的笑容,就是对我最大的礼物。”
现在肿瘤科的团队在业内的品牌日益增强,在患者群中的口碑,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认可和肯定。
五、学科精细化管理
我院肿瘤科在管理上,采取‘向上管理和向下管理结合’措施,所谓向上管理,即是科室内部倡导民主,百家争鸣,领导经常主动做自我批评,虚心接受群众的监督与批评。蔡林波主任自己身先士卒,在科研上和临床上,主动思维,亲自战斗在一线。在科内民主生活会上,让大家多提困难,分析原因,寻找方法,尽可能帮助大家解决困难,避免大家的后顾之忧。
科室在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下,狠抓医疗质量,在全院科室中,我科率先倡导医护一体化,严格按照广东省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做到合理诊疗,为患者节省每一分钱。连续数年科室被评为优秀科室。
针对患者就医体验,科室环境做到体贴、温馨,有儿童乐园让患儿尽情玩耍;有病区文化广场,让患者在闲暇时间,有说有唱;有老乡角,让来自不同地区的患者们用家乡话倾诉就医体会。这一系列举措都让患者有家的感觉、家的温馨。
六、利用社会资源,帮助困难群众
关注患者的困难,为经济困难、就医无门的患者谋求出路是科室一直努力的方向。通过医院减免政策、“姚氏基金”,辅助患者轻松筹、水滴筹等社会公益举措,20年间为数百名经济困难患者解决了燃眉之急,让他们渡过了难关,既体现了科室的人文关怀,也契合了和谐社会,医院回归公益的社会价值。
疫情无情人有情,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2020年,科室并没有忘记社会责任,短短数月,科室通过线上专家义诊、线上咨询、线上就诊等方式开展活动30余场,为数万名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答疑解惑。科室医护志愿者主动出击,不惧危险,下社区排查疫情,为全社会抗击疫情贡献一份热情。
有人说,人才是靠熬出来的,事业是靠逼出来的。我不完全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人才是靠自己勤奋好学、努力奋斗得来的。事业是靠头脑清醒分析,实实在在地做出来的。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什么事都做,未必都能做好。人的精力有限,集中力量干一件事情,才能把它做得漂亮,做到精致。这就是工匠精神。搞学术,做学问就需要这种工匠精神。我们肿瘤科在蔡林波主任带领下,以学术的工匠精神走在发展的路上。
回顾我院肿瘤科的发展,从零开始,发展到今天。享誉行业内外,群众口碑称好,创造亿元科室。不得不说,这是学科带头人的思维开阔,努力奋斗的精神,学科团队建设,人才辈出的结果。
时光永远锁不住,追求卓越永无止境。学科遵照学术立科之本。用差异化的思维去考量,走学术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从我院肿瘤科的发展来看,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决定方向。这是从实践得出来的道理,完全可以借鉴的。当你迎着朝阳走的时候,影子总是在后面,前面总是一片阳光。
让我们迎着朝阳,拥抱明天吧。
作者简介: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大外科主任。业余喜爱文学,编有散文集《滴水集》出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