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男孩不“娘炮”?

2021
02/02

+
分享
评论
我是Dr小鱼
A-
A+

“娘炮”一词具有明显的贬损意味。

它通常指那些形象、气质、个性比较女性化的男性。

   

“娘炮”这个称呼,涉嫌对女性化气质男性的歧视,确实很不好。

一个平等的多元化的社会,应该包容接受各色各样的人。

小众边缘人群,往往是呼声较小的弱势群体,主流社会不仅不该排斥歧视他们,还应该保护支持他们的权益。

然而,随着娱乐圈时尚界中“娘炮”审美的风靡,小众的男性女性化,正不可阻挡地成为流行时尚。

 


“小众”俨然成为“主流”,“娘炮”就从审美问题,上升成了一种群体性的焦虑:

我们的男孩,会不会越来越“娘”?

这事不仅中国家长在焦虑,还惊动了国家教育部。

前日教育部回复了《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

 

教育部《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的答复


一石激起千层浪。

对性别歧视、性别刻板印象、审美单一化的指责,铺天盖地。

作为两个男孩的妈妈,对于这个话题忍不住想说两句。

1


过度的政治正确本身是政治不正确

在我看来,“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和教育部的回复是善意的。

它的初衷并不是要歧视某个群体,也不是要求男孩必须勇武阳刚,要求女性必须阴柔顺从,它更多的是一种担忧。

担忧这个时代的男孩长大后会缺乏未来竞争力。

社会可以包容、可以多元,但不能抛弃主流价值观。

允许小众价值观存在,但也要允许主流价值观发声。

过度的政治正确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不正确。

每次提到“男性女性化”问题,都会引发关于性别歧视的争论。

辩护者挥着“政治正确”的棒子,简单给此类事件扣上“刻板”“歧视”“偏见”的舆论帽子。

导致这个问题,连谈都不敢谈了。

因为政治正确而回避此类问题,对社会并无益处。

 


2

外形上的男性女性化只是肤浅和表浅的倾向。

不过是审美问题而已。

我们真正担心的是:外形是内在的表现

所谓相由心生。

我们真正怕的是男性内在的软弱、懦弱和无能。

我们想倡导的“阳刚之气”,绝不是大家争论的男人气。

那些与精致男孩相对立的特征——粗鲁、暴躁、易怒、暴力、不修边幅……

真正的“阳刚之气”是内心阳光、意志坚定,品德高洁

是好男儿顶天立地、有担当、不逃避,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而这些年来,这样的品质在男孩身上似乎逐渐稀缺。

原因是多方面的。

独生子女政策叠加重男轻女传统,让男孩被家庭保护过度、宠溺过头。

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多子女家庭,资源理所应当倾向于男孩,让他们伸手可得所有,而缺乏奋斗的意愿。

学校集体生活,喜欢乖孩子。

男孩本来应有的活泼好动天性被压制被约束,不能追逐跑跳,要安静要久坐,在违背天性的训练中成大。

为了适应环境,男孩要更安静、更守规矩、更听话,男孩具有这些女孩的性格优势,才会被表扬。

应试教育追求满分不容错。

应试教育的训练更适合女孩,女孩在学校表现更优秀。

中国校园长期阴盛阳衰,发育晚开窍晚的男孩容易被贴上“差生”的标签,让男孩缺乏自信。 

中国家庭教育,父亲角色缺位。

父亲缺席于家庭教育,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家庭特色,从“丧偶式育儿”,“云配偶”等网络热词上可见一斑。

试问,我们是否创造了培养男子汉的土壤,让他们活得像个男孩?

3


如何防止男孩女性化?


1、防止男孩女性化,靠不了教育部

学校教育作为大众教育,任何实现培养目标的措施最后只能落实到上课和考试上。

增强青少年体质——增加体育考试分数


提高青少年审美——美术音乐进中考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开设心理卫生课

教育部对提案的回复来看,将“防止男孩女性化”也是从体育课入手去解决。

这远远不够。

2、防止男孩女性化,先管管娱乐圈

男性女性化倾向最显著的地方在娱乐圈。

不管是荧幕上、手机里,还是城市巨幅广告画上,男性偶像明星的形象都越来越女性化。

娱乐明星代言时尚产品,引领时尚潮流。

他们的着装打扮,行为言论,都是青少年效仿的榜样。

他们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多元化审美没问题,但不能中性独大。

阴柔审美带来男孩危机,肯定不是一个伪问题。

所以,公众视野里少点搽脂抹粉妖娆美颜的男明星,可能比多开一节体育课更有用。

   

3、防止男孩女性化,父亲角色不能缺位

父亲是男孩生命中出现的第一个男人,父亲角色中所蕴含着男性特有的气质,是男孩对男性的最初理

心理学家麦克闵尼研究指出,与那些一星期内接触父亲不到6小时的男孩相比,每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男孩,更有男子汉气质,他们所从事的活动更开放,他们更具有进取精神,也更愿意去冒险。

中国家庭教育中长期父亲缺位。

很多男孩在健全家庭中也几乎由母亲独自抚养,他们很难体会到成年男性身上的男子气概,更无从模仿。

父亲多参与孩子的教育,让孩子感受到“阳刚之气”,比上任何“军事教育补习班”都管用。

美国总统奥巴马生活在没有父亲的家庭。

2009年父亲节前夕,他说:

父爱缺失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空洞,任何政府都无力填补

4、防止男孩女性化,要改变男孩的养育模式

学校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多给孩子运动玩耍的时间。

家庭多给男孩试错的机会,多给孩子一点包容和耐心。

不要又想他安静,又想他有“野性”,什么都想要,就什么也要不了。


4

说到底,外形“娘炮”只是审美问题,我们中的多数人不喜欢这样倾向,但却无法阻止它的存在。

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显示:

在长期和平稳定繁荣的社会里,社会审美会逐渐偏向“女性化”。

这件事不仅现在发生,过去也一直在发生,将来还会继续。

著名的美男子,大多产于盛世。

只要我们的社会一直繁荣富强,就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花美男”。

虽然我不太喜欢阴柔审美,但依然捍卫他人阴柔审美的权力。

昨晚跟我家初二大儿子讨论了一下“男孩女性化”的问题。

他说:“现实中哪有那么多娘炮!只有电视上有,你们就不要杞人忧天了!”

哈哈哈,好吧,就当老母亲多心了吧。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家庭教育,女性化,青少年,娘炮,男孩,审美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