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崇德 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原文刊载于2020年总第06期《长三角医院联盟全质量管理评论》)
医院后勤是为医疗、科学、科研、预防提供服务保障的系统,是医院运营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无锡市人民医院围绕“品质后勤,智慧运营”的管理理念,通过建设后勤智能云信息平台,依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化的技术手段,提升能源与机电设备管理效益,促进后勤精细化管理,达到高效、经济、绿色、安全的运行状态,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
多措并举,实现后勤管理创变
·理念创新
1、功能集成创新。建立了“一个平台,多维应用”。无锡市人民医院建立了后勤信息平台,完成了后勤运营管理平台与后勤机电智能管控平台全方位的整合,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系统间的应用交互,包括数据层面、应用层面、用户层面的集成,还包括在此基础上的一系列平台应用展现,实现了智慧后勤的初步建设。
2、体系架构创新。首次在医院后勤信息化领域引入了信息平台的体系架构,建设一个集成各类后勤支持领域应用系统以及日常运营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作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后勤运营管理的统一注册、统一索引、统一门户、统一通讯、统一交互、统一数据管理与利用。
3、数据管理与利用创新。引入了主数据管理的概念,主要包括基础字典、术语库、索引库、数据中心、数据仓库等。基于信息平台,建设后勤运营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实现不同应用系统、应用班组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保证数据信息的高效利用,达到一处采集多处利用。
·流程创新
基于信息平台,建设后勤运营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实现不同应用系统、应用班组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功能实现上包括了运营服务、智能管控、安全防范的80多个模块,全面覆盖医院后勤管理的各个环节,促进了流程的优化。通过商业智能技术和工作流引擎,提高数据二次利用能力和管理决策支持,有效提升后勤整体管理水平,满足管理决策、科学研究、信息共享。
·技术创新
重点体现在物联网技术、云技术、信息平台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首次在医院后勤信息化领域引入了信息平台的体系架构,体系架构上包括设备层、数据适配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应用展示层、门户层等。建成支持各类领域应用系统以及日常运营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作平台。管控云平台基于阿里云部署,改变了原来医院信息化的部署模式,使系统运行更加流畅、安全性更加可靠、资源分配更加合理、资源花费更加节约。智慧安防系统大量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人脸识别、自动跟踪、VR云图、“猎鹰”等众多功能。
·组织创新
重新调整组织架构与岗位,建立统一调度指挥的后勤运营保障团队,将原来的分散、被动式管理变成集中、主动式服务,提高后勤的管理效率,节约后勤人员的成本投入。医院利用智慧安防系统与公安警务室、交警警务室打通,共建了一套警务联动平台,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业务的警情信息共享。
·成效显著
无锡市人民医院通过对设备的实时监控和各项数据分析,有效提升了设备的安全性和用能经济性,实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面实现突破,通过智能化后勤管理系统的建设,创新建立了具有示范作用、适用于新形势的后勤运行模式,带动智慧后勤的发展,成为国内后勤智慧管理领域的典范。
自智慧后勤建设以来,无锡市人民医院设施设备缺陷、服务投诉、突发安全事件等数量下降明显,患者及临床满意度显著提高。其中,设备设施故障率下降了75.9%,各类维修、运送服务、陪检服务响应及时率均达到了100%。
在能效监管方面,不仅实现了分享分户计量,还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策略,实现中央空调节能夏季工况40%,冬季工况70%,医院综合节能率34%。
在医院安全和患者守护方面有了质的提高,实现了与警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医院治安情况大为好转,病区偷窃发案数与以往过去相比下降73.7%,病房失窃案基本降至个位数,病区破案率维持在100%,医院破案率提升71%,先后抓获警方通缉人员39名,小偷和医托137名,病患走失寻找成功率100%,大大提高了医患满意率。
推广应用价值与趋势分析
一是实现后勤运营管理与机电控制的一体化。促进后勤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并通过平台实现后勤运营管理应用系统和机电运维控制系统的集成,一个界面实现一体化可视展现、一体化管理,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过程决策支持、自动控制、安全管理和终末管理分析。建设后勤运营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实现不同应用系统、应用班组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利用,达到一处采集多处利用,实现后勤业务数据实时更新,满足管理决策、科学研究、信息共享。
二是实现后勤支持系统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医院后勤智能管控云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遵循信息标准化的软件系统都可接入到平台,并通过平台实现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将原先分布在各业务系统中的信息交换整合到平台,实现医院后勤各部门班组的信息互联互通,提升服务品质,方便各类后勤管理人员的运营管理和分析决策。
三是增强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远程实时监控的智能化设备管理,实时掌握设备运行工况和特殊预警,促进了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通过安全防范和保密措施,防止非法入侵和非法操作;基于统一设备监测数据管理,通过统一数据库集中管理数据;完善数据分析手段、优化数据访问权限,保障数据信息安全;基于统一的设备实时可视化监控,有效提高设备巡查效果,加强故障预防并提高故障处理效率,利于保障设备安全。
四是改变后勤运行管理模式。重新调整组织架构与岗位,建立统一调度指挥的后勤运营保障团队,将原来的分散、被动式管理变成集中,主动式服务,提高后勤的管理效率,节约后勤人员的成本投入。
五是提高医院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后勤信息化、移动互联、信息平台、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后勤运营管理的信息化,改变了后勤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医院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六是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提升。通过对设备的实时监控和各项数据分析,有效提升设备的安全性和用能经济性,实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仅节能就获得显著的成效。在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面实现突破,通过智能化后勤管理系统的建设,创新建立了具有示范作用、适用于新形势的后勤运行模式,带动智慧后勤的发展。
未来发展着力点
5G、虚拟化、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语义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正在带来了信息架构体系的变革,新技术的融入使医院后勤管理实现全方位、全对象、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成为可能。医院后勤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是医院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后勤未来发展趋势为集成化、智能化、可视化、多元化、虚拟化、移动化、区域化与标准化。
1、集成化,就是异构系统的融合、功能的整合、数据的共享、交互的协同,实现互联互通,后勤信息应用领域基于平台的集成化程度必将越来越高。
2、智能化,就是基于物联网自动采集与处理技术,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人工智能的逻辑判断、决策支持、视频识别等技术,实现自动化过程控制、任务管理、智能导航、安全警示、机电设备运营优化、身份识别、状态识别等。
3、可视化,就是利用3D技术、BIM技术、GIS技术、VR技术、AR技术、MR技术,实现后勤运营环境、运营设施、运营状态的基于平台的可视化,实现后勤设备全生命周期运维的可视化;同时利用BI技术,实现数据智能分析展现的可视化;基于信息平台技术,实现服务配置的可视化、消息流转的可视化和系统应用监控的可视化。
4、多元化,就是后勤信息化应用领域日益多元,后勤信息平台集成的应用系统逐步涵盖医院后勤管理的所有领域。
5、虚拟化,就是利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实现基于云端的平台资源存储、平台部署和应用系统管理。随着5G的到来,医院后勤信息化系统部署在公有云将成为常态。
6、移动化,就是利用WIFI、ZIGBEE、RFID、蓝牙乃至4G、5G、NB-IOT等技术不断引入实际应用领域,医院后勤信息化应用系统和信息平台的应用掌上化、移动化,互联网+的应用将日益丰富。
7、区域化,就是指院际间的后勤服务互联与信息共享,区域运维协同,服务支持,数据集成。卫生、环保、公安或消防等部门要求实现的区域级管控接入也将越来越丰富。
8、标准化,就是后勤领域信息相关标准将越来越健全,数据乃至平台建设将向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
医院后勤运营智能管控信息平台的内部集成和相互间的系统集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综合服务,实现整个后勤服务、医院建筑(群)的管理和监控系统的集成化,能源使用的精细化,后勤运营的智能化,实现后勤大数据中心建设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决策支持,必将将后勤智能化建设水平带到一个新高度。(整理内容,有删节)
《长三角评论》前情回顾
抗疫长三角,共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医院联盟全质量管理评论》2020年度回顾
长三角医院联盟全质量管理评论
《长三角医院联盟全质量管理评论》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四家医院牵头组建的“长三角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主办,是全国首本以医院联盟为主体、聚焦区域医疗健康事业发展而创设的综合性医院管理评论杂志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