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在应对新冠疫情中,欠缺的就是紧跟时代的能力,基础数学能力,统筹能力
在2020年2月23日,召开了一场特殊的电视电话会议,主题是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当时共有17万人参加,可以说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电视电话会议。除了中央各部门,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各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团级以上单位都设了分会场。
从中央到县团级,参会规模庞大至少可以说明三点,一是会议内容非常重要,二是会议内容非常紧急,三是会议内容不再以文件传达的方式层层转发,以减少中间层级的信息消减和曲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讲话,所有分会场直接听原声、见真人。
为什么当时要举办这个规模空前的会议,因为中央知道政府的弊端就是从部署到真实实施,通常需要很多很多时间,我就观察到一些中央的文件出台到地方真正开始落实甚至可能有1年甚至更多的时间。
而当时因为新冠疫情紧急,对于社会生产都造成了巨大影响,从公卫人员的角度大家自然是封闭时间越长,对于疫情控制越有利,但是从国家决策角度自然无法真正如此,因为经济大倒退,会让企业倒闭工人失业,这是会造成更严重社会问题的。所以当时的情况就是我们不得不两条腿走路,一边要继续压制新冠疫情,另外还要尽快尽早全面复工复产,尽快恢复经济活力。而这种时间要求紧,全国上下需要一盘棋的事,肯定是无法用平时慢腾腾的性子发个文件层层转发,等基层落实基本上黄花菜都凉了。
这就是开这场从中央一杆子直插到底的号称史上最大的电视电话会议的原因。
中央因为是管全局工作的,可以如此干,但是换到地方,做起具体实务,那就是需要更细致的工作了。
在本次疫情援助过程中,我们医院派出第二批援助的医护人员的时候,当时医院收到我们的通知是不需要防护服了,武汉那边有了,可以保障,结果到了地头发现完全不是那回事,幸亏还可以和其他医院的人先借了点应急。所以可想而知在紧急调动时,信息的准确传达是如何的不容易。
而最近吉林通化在前两天的疫情应对中,就因为这样被骂惨了。
疫情发生后封城数天,有比较多的当地居民在网络上爆料,家里来不及储备生活物资,菜没了,水果没了......这事都还上了央视,而我观察到的网络舆情中,绝大多数居民对于志愿者没有怨言,对于政府怨言极大。
通化似乎像患了肠梗阻一样,一边是政府宣称物资充足,不用担心供应;一边是被封锁在家中嗷嗷待哺的居民;另一边是在雪中痛哭流涕,连续奋战在一线疲惫不堪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我当时就在想,通化到底怎么了?
前两天对于此事报道的时候,我曾经如此评论:
物资保障有问题这个事在武汉也发生过,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很可能在全员管控的城市中还会继续发生。
我们国家是大政府的体制,一直都在探索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问题,当抗击疫情的特殊场景出现时,政府一声令下后全员就要原地不动的话,市场必然会失灵,如何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短时间内保障全市的的各类生活供应,我想这是接下来每个政府,不仅仅是吉林,包括其他省市都需要去考量的。
为什么会如此说,我曾经被借调过本地卫健委有关部门,接触过政府部门的工作方式,大家都是电脑一台,平时工作联系么如果可以面对面沟通的就可以面对面沟通,不能的组个QQ群发布相关信息,使用的多数就是word、excel等文件,如果有个数据需要基层统计,就是发个通知,把模版给基层,让基层几天内把数据交上来,然后自己汇总。还有一个OA,其实就是类似内部的EMAIL系统,效率讲起来其实真的不高。
对一个需要极速响应的环境下,例如整个城市停摆,需要大量数据职称决策的时候,官府臃肿落后慢反应的缺点必然暴露无遗。
通化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开通了5部服务热线,用来接听民居家封闭管理期间的困难和需求。而在各大媒体和网络平台上,通化市的市民们纷纷反映,封闭管理来得猝不及防,生活用品和食品严重缺乏,基本生活无法保障,热线电话也打不通。
其实这很好理解,按照媒体报道冬天通化常住人口40万,严格封控地区人口大概在10万,按照每户3人,那么严格封控地区估计有3.3万户,在线上平台已经崩溃的情况下,这3.3万户有需求就会打这5部服务热线了,这5部热线的接待能力是多少呢?按照1个电话5分钟计算,全天24小时不停的接听,24小时X60分钟/5分钟X5部电话=1440户的诉求。所以能接待1440户的电话呼入,但是外面可能有3.3万户有需求,那么你说这热线电话能打通么?
通化市副市长在道歉的时候说通化有800志愿者,那么我们还是那么计算下,通化只去保障那严格封控的地区10万人,这800志愿者每人需要保障41户,如果是全市40万人都要保障,那么需要志愿者每人保障166户。即使按照蔬菜包来说,这个保障是需要到超市里,把蔬菜分拣的人吧,分拣了之后打包要人吧,把打包的菜转送到车上,车要人开吧,车子开到小区,还要一户户分发下去吧。你只要一想其中的关节,就知道800人去保障一个城市,这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其实保障运转很多时候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题,唯一就是需要精确的数字填进去计算,另外还需要一定的统筹能力。
但是我知道通化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如信息收集能力不足,信息传送速度低下,政府的头头脑脑估计只会打电话发文件,想把政府意志贯彻下去,但是统筹能力上又欠缺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看微博的一些描述:基层人手不足,视频中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雪中累的崩溃大哭;一个街道几个社区疫情刚开始时开了个会,其中一人确诊,开会的整体被隔离了;分发物资后,某些小区已经被发了第二轮了,某些小区第一轮都没拿到;最近又爆出一线的女性没有卫生巾了,因为卫生巾不在防疫物资列表里........
那么我们政府该怎么办呢?我脑补下自己就是这个政府。
我手里掌握了很多的资源,但是我需要临时的数据,高效的运筹,还有一定的基础数学能力。
首先我需要一个统一的联系平台,这个统一的平台能把一些基础的政府职能部门全部囊括下来,所有的信息能即时的流转,而不必非要去电脑边,OA里收取文件。那么一个移动的通讯平台是必须的,第二个它必须满足能一对多的要求,公布几个移动电话来接听获取生活物资要求,这根本无法满足需要的傻事别去做了。另外这个平台还需要能和普通市民打通联系,方便联系方便获取一手信息等功能(因为这个功能钉钉没法实现,所以只好把钉钉排除了)。
这让我想起我们医院疫情初期开始建立的内部使用的企业微信平台,企业微信可以建立一个组织框架,把很多的部门囊括进来,实时高效的通信,数据分享,并且可以和普通的微信互联互通,这样可以帮助政府在抗击疫情这种特殊情况下高效的组织和统筹各方数据,各方能力。
我特意就此咨询了下我们医院的对应的企业微信的客服,他们还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简单脑补了下应用场景,以本次通化市的保障来看,用这个方案可以让网格员和自己负责的社区居民建个以户为单位的大群,利用企业微信自带的收集表的功能收集到各户人家的需求(例如政府提供的ABCD几个补给套餐),收集好了,可以立即反馈给你的上级,他们可以根据人手,居民要求立即组织起来,只要信息收集的够,接下来统筹相应的可以用的资源响应,那就是一个算数和统筹能力的问题了。
企业微信也可以把一线所有的物资保障的需求都能精确统计出来,例如某小区一共几个网格员,负责了多少户居民,这些网格员需要怎么补给,需每天需要多少口罩防护服、盒饭、住的地方等等都能迅速的统计到。
整个城市需要保障的不仅仅是这些,例如整个城市可以调动的运输车辆多少,目前有多少已经在外面做相应的运输工作了,还有多少辆可以调度的?北方城市还要供暖,供暖那边多少人在坚守?他们需要如何保障?纳入一起互联互通吗。
需要开会了,企业微信建个远程视频会议吗,很简单的,省得聚到一起被病毒给一锅端了。
要核酸采样了,居民可以自己先填个人采集信息表吗,到时候采集核酸也不用手工填写这类表,手工填写了还要电脑录入,很多报道中还把这种效率低下的操作给当成正能量宣传,说志愿者成日成夜的录入信息,看到这种有想吐血的感觉。
采集的时候可以让网格员在群里以户为单位自己按照顺序出来采集啊,例如我是管了5栋楼的网格员,今天和采集核酸的小组一起负责这5栋楼的核酸采集,那我就5个大群里说,先是101的住户全部都出来呗,等他们都采好了,回到家里了,让他们自己在群里喊一声,接下来顺位各楼按102,103......顺序出来呢。
企业微信还自带确认功能,你发送的信息前方会有个标志,如果是一对一的信息发送,只要看到信息前打了√了,那就代表对方读了;在群里发送的信息前有个数字,按下那个数字就可以看到群里谁已经读了这个信息,谁没读过。完全不用像微信一样,群里还要喊一声,收到请回复下,看着微信群里排着队说收到,你最后还不知道到底谁知道了谁还没看,这种吐血的感觉你有没有?
其实吧,办法都是人想的,虽然,我没用过企业微信的这个社区解决方案,但是从总体框架上说,它是具备在应急的时候,把政府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化的基础的,可能目前不一定会在各地都能做到量身定做般的贴合,但是一些基础功能也能击中工作中的一些痛点,难点。
所以吧,我希望各方都可以尝试下,当然敏感信息是否能在这个系统上传送还需要政府与腾讯进行有效沟通后再确认,但是在抗疫,抗灾,或者一些更紧急的情况,我相信这种大一统的系统会对工作效率提高有好处。
说了这样多,声明下吧:我绝对没有接受腾讯公司任何利益,也没有任何利益冲突,以上考虑均为公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