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民医院当前面临的问题也是其他医院同样面临的问题,在2010年左右北大人民医院的管理层就提出并进行变革。2020年前后小强在省一级的三甲综合医院交流,看到大家提出的问题,完全是10年前北大人民医院变革前的问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建于1918年,是中国人自行筹资建设和管理的第一家综合性西医医院,最初命名为“北京中央医院”,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任首任院长。座落在北京西直门附近,与国家卫健委(当时的名字是国家卫生部)只隔了一条小马路。很多北大人民医院的办公室和国家卫健委在一个大院内。在2003年遭受非典冲击,我也是那个时候听说有一个北大人民医院。
北大人民医院是三甲综合性医院,2012年门诊日处方量在逾10,000张,住院逾1300张床,同时有多个院区。北大人民医院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此处小强略谈一二):
1、物理空间和配送周期的不合理
北大人民医院的药库在门诊楼地下一层(大部分医院的药库都在地下室,主要考虑药品需要阴凉环境下保存),面积有限,使用密集柜管理,拣药操作非常繁琐。
门诊药房采用转盘摆药,每天上午患者集中在8:30-11:30来药房取药,需要在3个小时内完成7000-8000张处方的摆药量,门诊药房空间小,频繁想药库申领,药库也频繁向门诊药房配送。经常出现患者排队现象。
住院药房采用人工三色盒摆药,每天8:00-14:00需要把1300张病床患者的当日晚、次日早、次日中午的顿服药摆好,并配送到各病区护士站。用药量集中,住院药房在住院部4楼有半层空间,但是空间利用不合理,需要频繁与药库之间交互。
由于北大人民医院在二环西直门附近,属于北京繁华地段,每天早上的供应商送药车队、卸货人员与早高峰的人流以及来源看病患者的人流、车流交织在一起。大大增加了医院周围的交通压力,
从早上8:00一上班,大库与各个药房之间的配送车,和早高峰的患者流混合,尤其早10:00开始住院药房配好的药品需要配送到各个科室,对院内电梯的使用非常频繁,严重影响患者及医生的正常通行。
2、参与药品供应的人员多
药剂科近100多人工作,大库需要收发票、验收、录发票、对账、处理药房申领、向药房配送、向供应商下订单要货等等;门诊药房需要拆箱、按处方摆药、收拾空纸箱、盘点、申领;住院药房需要申领、摆放、拆箱、收拾箱子、三个药师在摆药台后面摆长期医嘱的药,面前放着常用药品,工作量大而且准确率波动。;
各个病区护士到下午推着小车来住院药房、核对和领取已经摆好的药品。口服药是按照医嘱进行摆药,注射药是按照医嘱汇总,由病区统一领走,在病区护士站进行按医嘱摆药后执行医嘱。根据病情发展,还会有临时医嘱需要摆好,护士过来取。
3、药品供应全流程无法有效监控
申领和配送全部是线下签字完成,只能对整个单据进行核对,整个过程不透明,完全线下完成。经常出现差异。尤其护理部和药剂科之间扯皮打架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这些地方、人员和交接问题,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安全、效率和效益。
由于北大人民医院的特殊地位,知道或者部分参与国家医药改革的政策制定。取消药品加成已经势在必行。一旦药品加成取消,严重影响医院的收入。同时对药剂科管理也造成冲击。在药品加成时期,药剂科是医院的盈利部门,药剂科的人员成本、仓库的面积、管理不善的损耗等管理问题,在盈利的情况下被掩盖。一旦药品加成取消,这些问题立刻都会突显出来。时任北大人民医院的领导层具有前瞻性改革思维,希望做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