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腿凉、腿痛”阻碍您在美好生活的路上奔跑

2021
01/31

+
分享
评论
血管外科黄柳桓医生
A-
A+

当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酸胀、乏力、发凉、疼痛等情况时,要引起重视,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下肢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者堵塞。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老年人如果出现“腿凉、腿痛”的情况,应该查查下肢动脉堵没堵。我们来看看这个有意思的病例。

黄医生通过真实病例带您了解常见血管疾病

中老年人苦恼的“腿凉、腿痛”
边老先生,75岁,最近这几年 总觉得右侧腿脚发凉, 尤其是走路活动后,右脚发凉,右小腿酸胀乏力的感觉更是明显,但是站着休息几分钟就好了 ,既然休息休息就好了, 也就没有太在意。
可是最近这一两年,右下肢发凉、酸胀乏力的症状是越来越严重,甚至有时候还会有右小腿疼痛的症状,行走活动的距离也越来越短,还出现了右边臀部酸胀不适的症状,这些情况 让边老先生很是苦恼。
好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老年人如果出现“腿凉、腿痛”的情况,最应该查查下肢动脉堵没堵。边老先生在听说后就去了医院,一查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果然就发现了问题所在,他的右侧髂动脉硬化闭塞了,也就是因为动脉斑块太多,导致血管闭塞了

复习一下这个内容,已经了解的朋友可以跳过这段


下肢动脉长斑块堵塞是什么病?


下肢动脉就是给下肢输送氧气的“管道”,当动脉管腔狭窄或者闭塞时,被输送到腿和脚的氧气就少了,继而下肢肢体就会出现缺血缺氧的症状。这种情况称为下肢缺血。下肢缺血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慢性缺血,最常见的就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一种是急性缺血,最常见的就是下肢动脉栓塞和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如果某个病人并不是突发的急性病变,而是几年时间缓慢发展加重的,则考虑是慢性缺血所致,也就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也就是俗称“长斑块了”,当斑块增生,会导致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被输送到腿和脚的氧气就少了,继而下肢肢体就会出现缺血缺氧的症状。这种情况称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这是一种慢性病变。  


很多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在初期并没有什么不舒服,但是随着动脉狭窄的加重,下肢远端肢体的供血不能满足持续的代谢需求,就会出现“走路活动后小腿无力或者抽筋样疼痛,休息一会儿就好了”这样的情况,这种临床症状专业术语称为“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慢性缺血的特征性表现,间歇性跛行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侧枝血管循环等多方面因素。
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行走的距离会越来越短从开始行走到出现疼痛的时间,称为跛行时间,行走的距离称为跛行距离,跛行的时间和距离越短,提示缺血的程度就越重。  
不典型的间歇性跛行症状包括: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酸胀、乏力、发凉等情况。  
黄柳桓医生提示:

当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酸胀、乏力、发凉、疼痛等情况时,要引起重视,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下肢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者堵塞。

有针对这些情况的检查吗

。医生会根据您的症状和查体,可能会选择以下一项或者多项检查: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积极的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但需要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以免导致截肢等严重后果。药物治疗也是所有治疗的基础,主要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解除血管痉挛、治疗原发病、防治肌肾综合征等治疗,即使是在手术或溶栓后仍继续抗凝治疗,而合并有房颤的患者,也应根据情况选择长期抗凝治疗。

一般治疗策略在很多情况下,一般治疗策略同样很重要,这些治疗还能改善症状和延长手术获得的通畅率,就是让放的支架,让搭的桥,通的更久。主要包括以下这6个方面

  1. 戒烟:许多研究表明,戒烟可以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截肢风险。

  2. 降脂治疗:在斑块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管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基线水平如何,使用适当的他汀类药物进行将脂治疗。

  3. 血糖控制:治疗糖尿病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高血压的治疗:高血压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血压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发病率。

  5. 健康的饮食

  6. 运动:在医生指导下的运动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运重建:当斑块进一步增多或者血栓堵塞动脉管腔,导致远端肢体缺血缺氧症状严重时,需要进行血运重建。主要包括两类:

  • 外科动脉重建手术:包括各种搭桥手术(股动脉-股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等等),也包括斑块或血栓切除,是将动脉切开,切除并取出堵塞动脉的斑块或者血栓,达到开通血管,恢复血流的目的

  • 下肢动脉腔内微创治疗: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这样的慢性病变,可使用包括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各种微创手术。因为创伤小,可重复性操作等优势,目前很多时候已经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如下图:
 
上图左:斑块形成,血管狭窄;上图中:球囊扩张;上图右:植入支架。  

这个病人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回到这个病例上来。
边老先生来就诊的时候,他的右 脚和右腿的皮肤温度摸着确实比左侧要低,左侧的股动脉搏动还好,可是右侧的股动脉搏动却完全摸不到。进一步查ABI检查,右侧0.28,左侧1.08。右侧的数值提示右下肢属于重度缺血。( 点击这里,详细了解什么是ABI


原来他的问题出在肚子里,我们给双下肢供血的动脉在肚子里就分成双侧的髂动脉,一左一右,所以当我们怀疑下肢动脉问题的时候,不仅仅要做双下肢动脉的超声检查,一定还要记得查查肚子里的髂动脉,而医生在接诊病人的时候,要详细查体。

我们是怎么治疗的?

通过详细分析,我们觉得对该病人而言,微创手术更合适,于是给边老先生制定了微创手术的手术计划。

我选择穿刺左侧的股动脉,一个约2mm的手术伤口,在动脉里放入一根特殊的小细管子,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和了解病变情况。见下图,可见右侧的髂动脉完全不显影,也就是没有血流通过。

对于这种完全闭塞病变,造影显示病变开口是这种圆钝形,单纯“翻山”技术在操作上具有极大的难度和挑战性,但我们还是成功使用特殊的细导丝和导管配合,通过了右侧完全闭塞的髂动脉,见下图。


球囊扩张后精准植入了一枚支架,开通了闭塞的血管,恢复了右下肢的血流。在血管开通的同时,边老先生还在手术台上,就特别高兴的告诉我,右腿热了,右屁股也热了。 见下图。

手术后我们使用一种特殊的伤口缝合装置,仅需平躺卧床休息6个小时,患者就可以正常下地活动了。

术后第二天,我们复查了下肢动脉ABI,可以看到右下肢的数值,由术前的0.28提高至1.05,完全恢复正常范围,这也是右下肢动脉血流明显改善的一个客观证据。

术后三天边老先生就康复出院,除了建议他口服相关药物和定期复查,更是鼓励他坚持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比如行走锻炼等。

黄柳桓医生提示:  

当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酸胀、乏力、发凉、疼痛等情况时,要引起重视,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下肢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者堵塞。

在新科技、新理念的发展下,医生可以给患者带来“有效、精准、快速、微创”的新医疗体验。

希望本文对您或者您的家人能有所帮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间歇性跛行,药物治疗,闭塞症,腿痛,斑块,缺血,血管,症状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