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话科史 | 放射治疗科张福泉:历史 文化 传承 发展

2021
01/30

+
分享
评论
北京协和医院
A-
A+

回顾协和历史,学习文化精髓,传承老师精神,发展放疗事业,我们会继续努力!

协和璀璨的百年史册

由全体协和人共同书写

这里既有令人高山仰止的

临床大师、教育大师、科学大师

也有推动医院管理变革、服务创新的

管理大师、护理大师

同样离不开行政后勤岗位中

敬业奉献的协和工匠

他们共同谱写了百年协和的交响乐章


2021年将迎来协和建院一百周年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

医院开展专题活动

“主任话科史 · 薪火传百年”


让我们通过协和放射治疗科

张福泉主任的主题演讲

一起回顾

科室百年发展历程

讲述人 张福泉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近距离治疗学组组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放射治疗设备与技术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市放射治疗质控中心主任。《中华肿瘤杂志》《中华放射肿瘤杂志》等期刊编委。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协和放疗历史悠长。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建院时,就成立了放射科,当时由美国放射学家郝济时(Paul C. Hodges)担任首任主任。郝济时在建院之初,举办了六期放射线培训班,为中国早期放射线领域培养人才。1927年离开协和返回美国,创建芝加哥大学放射科并担任主任。

左:协和放射科首任主任、放射学家郝济时(Paul C. Hodges);右:郝济时(左三)在协和放射科工作。

协和建院后,放射科很快引进当时极为稀有的放射性镭,开始应用放射治疗,此时科室有诊断和治疗两个部门。据《北京协和医院年鉴》,1922年的镭治疗报告显示,共治疗85例患者、145处病灶。当时的治疗主要是由外科、妇产科和皮肤科医生来实施。协和是国内最早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医院。

1925 年,孙中山先生曾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发现肝内肿瘤,术后采用镭放射治疗。当年的《大公报》对孙先生的治疗作了报道。据《大公报》记载:镭最为珍贵,美国纽约当时有三两,中国只有北京协和医院有镭,仅有两钱。这么少的镭,协和就开展了放射治疗,非常不容易。放射性镭是由居里夫妇在1898年发现的,当时1克镭需要12万美元,非常昂贵。

 

▲《大公报》对孙中山接受镭放射治疗的报道。

郝济时教授回美后,1928 年谢志光教授接任协和放射科主任,是第一位中国籍放射科主任。谢志光教授曾在美国留学,1923年进入协和,是国内放射学的鼻祖。国内放射界、放疗界的很多专家都是他的学生。

上世纪三十年代,协和放射治疗有了很大发展。协和放射科的人才和设备在国内首屈一指,有了更多的镭、X线治疗机,以及更多从事放疗的专业人才,特别是专门的物理师。

在协和早期放射治疗工作中使用并保留至今的1921年出版的《断层解剖图谱》,专门用来计算放射治疗的剂量。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放射治疗的病历记录,书写认真仔细,还专门留有治疗的照片,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1942年,北京协和医院被侵华日军占领,医院停办,放射科被迫解散。谢志光教授先赴北医,后南下至广州,后来创建了如今的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张去病教授在上海创办了如今的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放射科;荣独山教授创办了如今的上海中山医院放射科。国内大医院的放射科、放疗科很多都是协和人参加创办的。

抗战胜利后,1948年协和复院,放射科重建,吴静教授和胡懋华教授先后主持工作,吴静教授后来去了台湾;放射治疗由谷铣之教授主持。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协和医院放疗工作在国内领先,吸引很多人前来学习进修,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放疗专业领军人才,国内放疗界的许多知名教授包括胡郁华、殷蔚伯、曾狄闻、李鼎九、张哲舫、刘明远、周觉初等都是这个时期在协和培养出来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放射科全体合影,当时放射、放疗、核医学是一个大的科室,站立者左五为胡懋华教授、右五为张铁梁教授、左三为刘玉清教授,二排左三为周前教授,前排左三为谷铣之教授。

1958年,国家组建医科院肿瘤医院(原日坛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治疗的人员及设备被调离参加组建。胡懋华主任高瞻远瞩,在她的坚持下,协和保留了部分机器,并留下周觉初大夫和刘明远大夫。刘大夫当时已在北京医院工作,以进修的名义继续留在协和从事放疗工作,直到六十年代中期回到北京医院,创建放疗科。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放射科主任胡懋华的坚持下留在协和工作的周觉初和刘明远,成为协和放疗的火种。

从1958年到1985年,放射治疗作为放射科的一个专业组,人员很少,也缺乏先进的设备,在胡懋华主任的支持和周觉初大夫的带领下一直坚守,做了大量的工作。1983年,协和放射科的樊兆生教授等人参加组建中日友好医院。

 

▲1983年2月,协和放射科欢送赴中日医院支援同事合影。二排左一:周觉初,左五:胡懋华,左六:谢毓章,左九:樊兆生。

1985年,医院决定建立独立的放疗科,由周觉初教授担任首任主任。医院购买了一台法国的加速器和一台模拟机以及治疗计划,放疗科开始了新的创业和发展。严格的质量管理、严格的用人机制、严格的适应证选择,奠定了科室发展的基础。科室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等中心治疗、近距离后装治疗。

 

▲1985年,放射治疗独立建科时的部分成员。左起:邢小坤、周觉初、康寿山(放射科)、刘兰、吴桂兰、何家琳。

建科35年来,协和放疗科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医院的支持、各科室的帮助和全科同事的不懈努力下,逐渐发展壮大。人才和自身努力是放疗科发展的关键,团结是发展的基础。

为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保证肿瘤患者及时治疗,放射治疗科自 2000年开始实行晚间加班治疗。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病人数逐年增多,加班时间不断延长,经常要到凌晨两三点才能结束治疗,周末、节假日进行设备维护、质控等工作,常年不断。加班加点成为科里的日常工作。

 

▲放射治疗科经常利用周末时间进行机器维护、质控。

我们不懈努力、不断创新,用领先技术给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协和放疗有三个区域,有国内一流的治疗设备、科学严谨的质控流程,每天治疗约500例病人,治疗技术多次获得医院医疗成果奖。

我们为协和悠久的历史感到自豪,传统文化培训是科室每年必开展的项目。通过讲协和传统、科室历史,让每一个年轻的放疗人都了解协和放疗的奋斗历程。

特别感激协和老前辈们艰辛开创基业,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历史,留下了优良的文化传统,正如诗中所说:“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回想协和放疗发展历程,几经波折。100年前建院即开展工作,60年前只有少数几人的治疗组,成为一个火种,带领了科室的发展,也带动了北京和国内放疗的发展。30多年前建立的科室,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院领导的关心关怀下,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断茁壮成长,现已发展成为一个近百人的大家庭。今日放射治疗科的成绩,是几代协和人的共同艰苦奋斗取得的。

 

▲2020年1月,协和放射治疗科大家庭合影。

医科院肿瘤医院、北京医院、301医院的放疗科都是由协和人创办,国内很多放疗单位的根儿都在协和。2020年12月5日,我们举办了第六届协和肿瘤放疗论坛,其中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发扬老协和传统,学习老一辈精神”。我们邀请到在协和工作、学习过的11位老前辈到会,与不能到现场的老前辈进行了视频连线,包括在美国的殷蔚伯教授。老教授们年龄最小78岁,最大近百岁,他们畅谈协和精神,感怀协和岁月,并为殷蔚伯教授庆祝了90岁生日。本次论坛共2万多人线上参加,是2020年全国放疗界影响最大的一次会议。

 
 

▲2020年12月,第六届协和肿瘤放疗论坛现场和线上参会的老前辈。

在协和这个大平台和良好氛围下,放射治疗科得以不断发展。但是我们距离国际一流中心、国内最高水平仍有差距。今年我们将搬入转化医学综合楼,有更好的设备和更好的环境,未来的协和放疗人将做出更大的成就。回顾协和历史,学习文化精髓,传承老师精神,发展放疗事业,我们会继续努力!

讲述/张福泉

视频/院庆办  宣传处

图片/北京协和医院

编辑/王晶  王敬霞

主编/陈明雁

监制/吴沛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治疗,张福泉,放射科,胡懋华,文化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