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俞晓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底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眼底疾病,例如视网膜剥离、黄斑病变等。不仅如此,眼底检查还能探索身体奥秘,查出某些全身性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此眼底检查在临床上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1、哪些人需要做眼底检查?
(1)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患者不仅是配戴眼镜就可以万事大吉了。随着近视度数越高,眼球就会被“拉”得越长,视网膜被牵拉得“捉襟见肘”,在某些地方变薄萎缩甚至出现裂孔,引起视网膜脱离,视力下降。
因此,建议高度近视患者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眼底检查,监控度数发展,检查眼底情况。如果突然出现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眼前有黑影飘动或是有闪光感等症状,应尽快就医。
(2)糖尿病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其主要危害是引起靶器官的微血管病变,除了累及心、脑、肾等器官外,还会累及视网膜。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指视网膜可见微血管瘤形成以及出血、渗出,还可导致增殖性改变,进而引起视网膜脱离,甚至失明。
(3)高血压
高血压本身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会损害全身的血管,而视网膜血管是人体中唯一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血管。而眼底则作为最佳的观察途径,视网膜血管在全身微小血管病变的诊断和预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可以通过检查眼底来判断高血压是否造成了全身靶器官的损害,同时也是评价高血压程度的重要手段。
(4)其他
眼底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眼底血管病变,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建议高龄人群定期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如发现视乳头水肿,对早期诊断颅高压有相当重要的诊断意义,眼底检查还有助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白内障患者行眼底检查对评估术后视力恢复很重要等。
2、常用的眼底检查方法有哪些?
(1)传统散瞳眼底检查
如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瞳孔就是这扇窗户的帘布,通过药物将瞳孔散开,相当于拉开帘布,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看清楚眼底结构,尤其是视网膜,发现眼底病变。
基本过程是先滴散瞳的眼药水,等待15~20分钟后瞳孔充分散大,在裂隙灯下进行眼底检查,散大后的瞳孔要等待3-6小时才能恢复正常的大小,散瞳眼底检查比较耗时,且散瞳后会出现视远清楚但视近模糊及畏光的不适感,因此散瞳查眼底前需要跟患者交代清楚。
正常的眼底
高度近视的眼底
糖尿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2)超广角眼底激光扫描
超广角眼底激光扫描成像检查采用超广角扫描镜技术,拍照范围可达到220°~240,能够覆盖眼底82%的视网膜,对瞳孔直径要求小,无需散大瞳孔即可对眼底进行较大范围的检查。其成像速度非常快,极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非接触无痛无创;穿透能力强,对白内障、角膜混浊的患者也能获取较清晰的眼底图像。
高度近视周边眼底的变性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是采用先进的3D OCT技术呈现出眼内更多的细节,既有利于眼底病的综合诊断又能保证检查的可重复性的一种三维成像技术、解剖学分层技术及三维病变定位技术,为诊断和随访提供更多信息的多种扫描方式,可清晰呈现高度近视、白内障等患者的眼底影像,并可用于检测青光眼和视网膜病变时进行客观定量测量和定性临床分析。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OCT血流成像(OCTA)技术, 它在不注射造影剂的情况下,可以快速无创地重建视网膜脉络膜血管的三维结构, 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检查。
糖源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术前
视网膜脱离术后
正常人OCTA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OCTA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