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表明,医生自杀的可能性是非医生群体的两倍。女医生自杀的可能性又是男医生的三倍。
截止至今天,全球疫情感染人数累计超过1亿。无论是中国还是海外,从疫情之日开始就已经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场特殊的战斗期间,第一线的医生,Ta们究竟职业倦怠和压力有何变化?今天我们来看下MedScape网站的统计数据。
在今年的调研中,Medscape共采集了2020年8月份至11月份,涵盖29个亚专业,超过12000名医生的数据。仔细探究了医生们如何与压力和执业倦怠感共舞;以及这些因素对于医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哪些医生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排名前五位依次:急诊科、风湿科、感染科、泌尿科和呼吸科。而在没有新型冠状病毒的2019年前五名分别是:泌尿科、神经科、肾脏科、内分泌科和家庭医学。由此可见,直面疫情第一线的那些医生,其工作压力程度与疫情严重和持续呈正相关。由于海外口罩非民众强制标配,因此许多急诊科医生都暴露在感染源中。去年11月曾获得美国急诊医师学会“英雄急诊师”称号的胡安·菲茨(Juan Fitz)感染新冠,在得克萨斯州去世,成为全美1700多名被新冠病毒感染病故的一线卫生保健工作者之一。同行由于感染相继离世,无疑对于一线的医生来说“雪上加霜”。身体的疲惫姑且不说,心理的防线也在逐渐崩塌。
男女性医生执业倦怠感谁更多?
女性由于家庭的责任,通常会承担更多压力。因此,对比既往数据,女性医生更容易产生倦怠。但2020年的数字远高于往年。在2013年,男性为31%,女性为45%。今年女性倦怠数字直线上升的原因是因为“疫情”期间,家里的学龄都必须在家上学、托儿所幼儿园关门、父母无法上门来带娃等。同时,更害怕在医院工作而把病毒带回家导致感染的风险。天下的女性医生们,你们真的都是太不容易了!又要治病救人、又要看娃、又要教娃、又要家务, 超人医生妈妈是背负了多少压力、倦怠以及劳累。
你的职业倦怠感有多大?
29%的医生反馈影响很小或不大,24%医生为中等程度影响,而竟然有47%的医生认为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医生普遍反馈所付出的时间和职业幸福感不成正比,投入太大而收获周期实在太长。有些医生说:我感觉学了那么久,但是面临很多规定和官僚时候,竟无法去更好帮助患者,这让我压力很大。也有医生说:每天看到无穷无尽的患者,我都觉得自己无法起床面对现实,每一天,我都在倒数周五的到来。
因为执业倦怠、压力过大导致医生多多少少出现了抑郁的情况。根据调研显示:20%医生存在临床确认的抑郁症,69%存在抑郁状态。
美国《纽约邮报》2020年4月27日报道,纽约曼哈顿一家知名医院的急诊科主任在参加抗疫工作多日后自杀,其父亲称女儿洛娜之所以自杀是因为实在无法忍受每天目睹新冠患者死于眼前,所以在崩溃的心情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纽约布朗克斯的一名急救员约翰·蒙德罗(John Mondello),刚从纽约消防局学院毕业后被派往疫情灾区工作,由于不堪面对救治疫情带来的压力,使用父亲的枪进行自杀。调查显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医务人员中,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偏执等精神症状都高于普通人,普遍存在较明显的心理、行为和情绪问题。
关于自杀这件事
竟然高达13%的医生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1%的医生尝试过自杀。但鉴于是医生这个职业,很多人即使辨认出自己有自杀倾向也不愿意求助于他人。曾有小规模一个调查外科医生,发现在过去12个月里,16名外科医生中有1人有过自杀想法,其中只有26%的有过自杀想法的寻求过看医生。60%被调查的外科医生直言他们不愿意看医生。对于内心的否认和抵触情绪,让很多存在自杀念头的医生都深深隐藏着自己,日复一日最终导致了悲剧。
女性医生的自杀死亡人数是其它职业女性的2.5至4倍;而男性自杀死亡率比其它职业男性高出70%;男女医生自杀比例相当。
1996年,PublicMED一项调查表明,医生自杀的可能性是非医生群体的两倍。女医生自杀的可能性又是男医生的三倍。医生对自杀的手段与方式较为熟悉,也容易弄到能至死的药物,所以医生自杀成功率是正常人群的两倍。MedScape 在2015年报道,在美国,每年大约有400名医生死于自杀,这数字相当于一个美国医学院在校学生的人数。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至少一个医生选择自杀。
2018年5 月 8 日,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公布了一份调查,称美国医生的自杀率是所有职业中最高的,为 28~40/10 万,是世卫组织公布的 2015 年美国普通人群自杀率 12.6/10 万的两倍多。情绪紊乱、酗酒和滥用药物是医生自杀最常见的原因。
同行们
~且行且保重~
~且行且珍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