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讯》揭示新生儿抗生素使用风险,减缓6岁前生长,男孩比女孩更明显
2021-01-28
学术头条
刚刚出生的婴儿极易受到侵袭性细菌感染,例如,经培养证实的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 EOS发病率约为 0.5‰~0.8‰ 之间,而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 LOS)发生率则高达 0.61%~14.2%,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病率越高。
由于新生儿感染症状缺乏特异性,且病死率高,所以临床医生通常对疑似感染的病例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此前有研究报道,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头几周,会表现出肠道微生物组组成的变化,但这种暴露于抗生素后的长期后果仍然未知。
今天,来自欧洲多国(包括以色列、芬兰、德国、意大利)的科学家团队通过研究发现,新生儿抗生素暴露与长期肠道菌群紊乱有关。有意思的是, 男孩在新生儿阶段接触抗生素后的头6年体重和身高增加显著减少,而女孩则没有这种情况。
结果显示,与未接触抗生素的婴幼儿相比,在生命早期暴露于短暂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或因感染而接受抗生素治疗的男孩体重显著降低,因感染而接受抗生素治疗的男孩在2岁至6岁之间的身高和体重指数也显著降低
在1个月大时,与未接触抗生素的婴儿相比,接受抗生素的婴儿的肠道微生物群丰富度显著降低。有趣的是,在 6 个月大时,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婴儿达到了对照婴儿的同等丰富度水平,在 12 个月和 24 个月大时,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儿童微生物群丰富度却要明显高于对照儿童。
进一步分析表明,抗生素治疗对婴幼儿体内的双歧杆菌属的影响最大,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 24 个月大。双歧杆菌在整个婴儿期都非常丰富,尤其是在哺乳期,此后会随着婴儿断奶和饮食扩展到固体食物,双歧杆菌显著减少。
正如预期的那样,研究人员发现双歧杆菌在 1 月和 6 个月大时占总序列的约 50%,而在 12 个月和 24 个月大时未接触新生儿抗生素的婴儿中,双歧杆菌占总序列的约 25–30%。在所有四个时间点检测中,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婴儿粪便双歧杆菌特征的多样性均低于健康对照组。
这些结果表明,新生儿接触抗生素对肠道双歧杆菌有长期的有害影响,即使在接触抗生素 24 个月后也可以被检测到。
为了确定新生儿抗生素暴露、长期肠道菌群紊乱和生长减退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从抗生素暴露和未暴露婴儿到无菌(GF)小鼠的粪便菌群移植(FMT)实验。
在 43 天的观察期内,接受抗生素治疗 1 个月后婴儿 FMT 的雄性小鼠,与接受健康婴儿 FMT 的雄性小鼠相比,相对体重增加显著减少,而这些对雌性小鼠的生长没有产生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当对暴露于抗生素 24 个月后采集的样本进行 FMT 实验时,在雄性小鼠中仍观察到生长损伤情况。
这些结果表明 , 在新生儿接受抗生素治疗后,男孩的生长减少和肠道微生物群的长期紊乱是有因果关系的。
这些数据可以解释为,婴幼儿暴露于抗生素的时间和类型可能对肠道微生物群发育和儿童生长影响起到了决定性因素,在小鼠实验中同样有效。
此外,该论文也指出,新生儿抗生素暴露对长期健康的影响仍需要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在临床环境中,也需要快速准确地识别细菌感染的新生儿,以限制这些易受感染者使用抗生素。
排版:邹静雯
参考资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495-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389037/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双歧杆菌,微生物群,抗生素,新生儿,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