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传明教授深度解析《APSN关于正确使用HIF-PHI的建议》(下)
2021-01-28
肾世风云
距离肾性贫血治疗新药物——首个低氧诱导因子 (HIF) 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 (PHI) 上市已经接近 2 年。如何合理使用 HIF-PHI 类药物依旧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
2020年10月2日在第18届亚太肾脏病学大会上发布的《APSN关于正确使用HIF-PHI的建议》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指导。
中华肾脏病学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理学会肾脏生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内科主任郝传明教授作为《APSN关于正确使用HIF-PHI的建议》的执笔者之一,同时也参与了首个HIF-PHI类药物罗沙司他在中国的 III 期临床试验,并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相关文章。
在本次采访视频中,郝教授主要为我们带来以下内容:
上期回顾:
郝学深思——郝传明教授深度解析《APSN关于正确使用HIF-PHI的建议》(上)
考虑到HIF的多靶点作用,HIF-PHI类药物应用后对肿瘤发生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的影响一直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郝教授通过解读多个大样本临床数据的汇总分析数据为大家提供相关风险方面的证据。同时也分享了HIF-PHI类药物与ESA相比在心血管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性。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高钾血症与HIF-PHI类药物之间是否存在明确的相关性,目前尚无定论。但考虑到高钾血症作为一种临床危重急症,因此,《建议》明确推荐在使用HIF-PHI时需监测血钾。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作为治疗CKD贫血一线治疗的新选择,HIF-PHI有它独到的优越性,深入了解其机制、适应症及可能的副作用,将会给病人带来新的选择与更多的获益。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审批号:001-20201209-20211209-1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高钾血症,药物,临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