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 代表委员在卫生健康领域提了这些建议

2021
01/28

+
分享
评论
福建卫生报
A-
A+

一起来看看委员代表们带来怎样的好建议、好声音呢?



   聚焦福建“两会

 

在福建“两会”上,咱们的代表、委员聚焦时事、建言献策,将关注的触角伸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福建卫生健康发展方面,一起来看看委员代表们带来怎样的好建议、好声音呢?



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助力健康福建建设

 

杨琳委员代表农工党福建省委员会的发言:要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健康福建”建设,筑牢公共卫生防线,织密疾病防控网的部署,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势在必行。


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公共卫生体制机制建设。构建传染病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和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加快疫情防控相关的临床救治、药物、疫苗、检测、病原学、流行病学联合科技攻关,推动公立医院与疾控中心形成更为紧密有效的防治结合体系,强化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疫情防控的演练。


二是加快补齐建设急救体系。推动各地市建成具备ICU、负压病房楼等设施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在各市启动建设一批集急救、消杀、应急仓储为一体的急救分中心,加快形成以政府储备为主、社会捐助捐赠和家庭储备为补充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三是加大公共卫生防疫投入。增加对基层疾控中心财政投入,在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一定规模的民营医院设立发热门诊,完善县域卫生健康信息系统建设。


四是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扩大医科类高校公共卫生专业招生规模,推进公共卫生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广将县级疾控机构纳入县域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做法,激励医防融合型人才常态发挥作用。




提升医学成果转化能力 发展精准医学产业

 
 

省政协委员、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孙蓬明提交了关于加快医学成果转化促进精准医学科技发展的提案。


作为医疗界的委员,孙蓬明对“十三五”期间福建省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感受。他说,“十三五”期间,福建省的健康医疗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向福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希望在“十四五”期间,不仅要有高水平的综合医院,也要建设高水平的专科医院。


“有了‘十三五’的基础,我们对‘十四五’的发展充满信心。”孙蓬明说,精准医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我们看到福建省的一些高校是具备一定精准医学的研发能力的。但目前,福建省的医疗生物产业链还比较薄弱,医院以及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


他建议,在生物医疗产业的发展方面可以向江苏、浙江等经济强省取经,在“十四五”期间,希望通过政策的细化和保障,进一步提升福建省医学成果的转化能力,在精准医学产业发展走出一条福建的特色之路。




 
建议尽快出台福建省“重特大罕见疾病保障清单”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福建省委副主委、福建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行政主任、主任医生刘健提出“进一步推进建立福建省罕见病医疗救助体系的几点建议”。



 
落实医疗事业发展的计划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省人大代表、农工党福建省委会副主委、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主任李笃妙希望能够将福建医疗事业发展的规划落到实处。



 
保护开发中医药老字号

 

省政协委员、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生吴成翰在提案中建议,更加有效地发展我省中医药老字号及老品牌。


吴成翰建议,一是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做好老字号、老品牌企业保护立法,对优秀人才予以更大更合理的津贴补贴;二是利用我省特有的自然资源,对特殊的药用植物与其他中药进行研究与开发;三是制定符合中药成分的中药质检标准,形成中成药标准和疗效标准体系;四是做好我省老字号、老品牌之间的整合,如对同地方的药企进行合并,成立集团公司。




 
智慧医疗与生态康养大有可为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省人大代表、三明市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姚敏蓉:希望在 “十四五”期间,新时代健康福建能赋予深化“医改”的政策和项目资金,在智慧医疗与生态康养方面,有大有可为的融合发展空间。



 
尽快普及科学准确的健康知识

 

省政协委员、龙岩市政协副主席、民建龙岩市委主委、副主任医师陈晓东提出尽快普及科学准确的健康信息,推动建设健康福建。


他建议福建省人大尽快制定福建省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地方性法规,以立法形式更好保障人民利益,提高福建法治水平;省、市、县(区)各级政府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及其专业人才的培养,大力培训健康管理师,尤其是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体检中心人员尽可能具备健康管理师资格;卫生健康、教育、体育、宣传等部门尽快建立联席制度。特别邀请权威健康管理师参与制作权威健康知识和技能手册并广为发布;将职工主要健康指标改善情况列入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单位职工应全员普及健康知识,逐步提高全社会公众健康素养水平。




 
关注乡村公共医疗体系建设

 

省人大代表、莆田市秀屿区南日镇小日村卫生所村医陈桂林为广大乡村医生呼吁,建议加大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医生工资待遇。


陈桂林提出两点建议:一方面要实现乡村医生职业化,建议有关部门参照民办教师转制的成功经验,整合农村基层卫生资源,将乡村医疗机构列入国家正式医疗卫生机构队伍中,将乡村医生列入编制,享受国家规定的同等学力的工龄工资和福利待遇,消除“半农半医”。


另一方面,要建立激励高水平医生下基层长效机制。他指出,乡村医疗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高水平的医生愿意下基层。如果老百姓对“健康守护神”失去信任,再好的基础设施、再高级的医疗设备、再贵的药品也难有用武之地。



 
关注乡村公共医疗体系建设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省政协委员、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黄亚惠:关注乡村公共医疗体系建设,这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健康中国的需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建立精神残疾人“医养 结合”托养机构

 

省政协委员、福州市台江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刘安娟建议:建立实施“医养 结合”帮扶的试点医疗机构,由卫生、残联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探索实施,促成开办医养结合康复机构,切实减轻福建省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




 
加强中小学抑郁症防治工作

 

省政协委员、厦门一中校长陈文强建议,我省应主动参与试点,将抑郁症防治知识作为中小学必备的科普宣教内容,提高中小学生防治意识。除了高中及高等院校,还应将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中,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家校社及医疗机构联动,建立一生一档,制订一生一策。规范青少年抑郁症的诊治流程,规范抑郁症患者休学、复学流程。


他还建议,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于经心理测评有抑郁情绪的青少年及时提供心理咨询和及时转诊。


END


编辑:小枫

来源:福建卫生报综合福建日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中国日报、人民网福建频道、东南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抑郁症,健康,乡村,医生,机构,医学,体系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