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所有出院患者,闭环转运至各区隔离点,进行14天的集中或居家隔离。
阳!阳!阳!阳!
在新冠疫情的荼毒下,不知从何时开始,“阳”字逐渐“黑化”,成为了大家的心头怕。就算是在寒气肆虐的当下,“阴冷”的“阴”不知比“太阳”的“阳”讨喜多少。
上海公布发现30例复阳病例
在1月25日下午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出院病例持续追踪情况,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介绍,上海市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的出院标准和出院后随访要求,开展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管理和跟踪随访工作。
对于患者体温正常、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响明显改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的,予以出院。
对所有出院患者,闭环转运至各区隔离点,进行14天的集中或居家隔离,隔离点或社区医务人员每日上门对出院患者开展体温和症状监测,并在隔离期满前进行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
同时,由市级定点医院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在出院后隔离期间核酸检测阳性病例,闭环转运至市级定点医院进行复查,核酸阴性后再次进行集中隔离健康观察。
目前,14天隔离期间发现复阳病例30多例。
市级定点医院对隔离点满14天解除隔离的出院患者进行第4周的到院随访,对于外省市无法到院的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并要求到当地进行核酸检测随访。
复阳病例无独有偶
其实,这并不算新闻。从去年疫情开始至今,国内已经多次报道很多感染者在隔离14天结束后,又检测出新冠病毒。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新冠复阳导致继续传播的这种事情并不多见,近期发生的新冠复阳病例对疫情传播作用不大。
但坊间议论,冯子健此番表态,尚不能完全消除“复阳”病例给当下形势严峻的疫情防控带来变数的担忧。
关于复阳,早在去年的2月24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II科党支部书记张旃就曾在微信公号上撰文称,18名新冠肺炎患者(均为该院医护人员)经治疗,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呈阴性,按治疗标准可出院。
然而,医院对上述18人延迟出院后再进行咽拭子核酸检测,竟然发现13名患者出现阳性结果。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广州。在2月25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ICU主任李粤平介绍:“在出院病例的随访中,发现复阳的病人有13人。”
检索资料发现,这应该是国内最早一批关于新冠复阳病例的报道。
此后,基于越来越多的病例报道,湖北武汉多名临床医生建议重新评估、提高对患者解除隔离和出院的标准。
去年3月4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将此前要求出院患者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改为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
国家卫健委在对新版诊疗方案进行解读时称,明确这一变化是“鉴于有少数出院患者出现核酸检测复检阳性的问题”。
最极端的一个病例出现在了去年8月。根据当地官方通报,8月9日,荆州市开发区联合街道一名68岁女退休职工因病住院时,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该女性为2月8日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再次复阳。
时间跨度长达6个月!
为何会出现复阳?
新冠复阳无外乎三种可能:第一是假阴性、第二为复发或再感染,第三是死病毒残留。
假阴性
新冠病毒主要感染部位在下呼吸道及肺部,且需要一定的病毒量,才可检测出核酸阳性,进行咽拭子采上呼吸道样本时,可能导致检出结果出现假阴性。此外,采样方法、采样管质量、样品的存储温度和时间以及检测试剂(试剂盒)的质量均可能导致假阴性的出现。
复发或再感染
对于一些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潜在疾病会更难控制,从而导致更多器官和免疫系统的功能障碍。尽管在初始阶段可以通过抗病毒药物清除病毒,但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一旦停止抗病毒治疗,由于缺乏正常的细胞免疫力,病毒将倾向于被激活或发生再次感染,这被认为可能是复发的原因之一,但仍需更多的证据来证实。
死病毒残留
病毒RNA阳性信号可能来自“死”病毒或无活跃病毒复制的病毒基因片段。这可以从一些强调直肠拭子检测重要性的研究中间接得到证实,在患者呼吸道样本检测阴性后,病毒RNA可以在粪便样本中保留近5周。
所以,近期,为了减少漏诊,提高检出率,国内不少地方在检测鼻咽拭子之余,还要求检测肛拭子。
30多例“复阳”病例跟这一波疫情有关吗?
上海这一波疫情,始于本月20日。当日,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对外包后勤保障人员进行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混检样本中存在异常情况。
消息一传来,疾控人员就像“消防队员”那样,瞬间反应,火速赶到现场。
疾控人员抵达肿瘤医院后,深入了解情况,跟进检测结果,锁定确诊病例,检测结果一旦确定,马上传送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由专家组研判。随后开展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管控工作。
病例在医院里接触了哪些人?接触时有没有戴口罩?接触时间有多长?距离是否一米以内?有没有互相握手?密切接触者回去之后有没有及时洗手?
医院是相对复杂敏感的场所,所有流调人员都绷紧了神经弦。短短15个小时,疾控等所有部门拼命跑过病毒,梳理出一条逐渐清晰的传播链, 30个密接者当晚全部隔离,同时排摸出2817人,不得不说,上海疾控专家的流调溯源能力,绝对厉害。
昨日,全国知名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发布情况通报:1月25日,该院在开展全院例行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中发现个别不合格样本,正在检测复核中。
刚刚,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复核工作宣布完成,均为阴性!
“复阳”患者有没有传染性?
2020年9月底,《EmergingMicrobes&Infection》上发表了一篇武汉金银潭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的联合研究成果。两院联合团队对37名病程超过四周、达到临床治愈标准但核酸检测呈现阳性的患者展开追踪研究,至4月18日,全部37名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达到临床出院标准,但仍被检出咽拭子核酸阳性,其中22人在住院期间达到了两次连续检测阴性而得以出院。
但其中13名患者在出院后的14天隔离观察中再次检出核酸阳性,重新入院观察。尤为值得注意的是,22名出院患者中的另外9名顺利完成14天隔离观察并返回家中。
在他们核酸检测再次呈阳性之前,已累计与家人在未配备个人防护设备的情况下密切生活258人天(person-days),在这期间经核酸与抗体检查证实无任何密接者发生继发感染。
早在今年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解释过“复阳”患者问题。钟南山说,所谓的“复阳”,大多数应是核酸的片段而不是病毒本身。
他认为,患者本人是不是复发,假如患者产生很强的抗体,一般不会再感染。至于复阳患者会不会传染给别人,则需要具体分析。
一般来说核酸片段没有传染性。
一些学者也曾经对“复阳”患者的咽拭子及分泌物进行了培养,且并未培养出病毒。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盛吉芳在此前采访时介绍,他们曾对“复阳”病人的痰液、血液、尿液、粪便等标本进行了检测,检测出病毒片段已经很低了。
而且我们没有通过一个新冠“复阳”的病人培养出来活病毒,所以,“复阳”病人应该不具有传染性,同时也没有发现“复阳”病人再把新冠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的案例。
出现新冠“复阳”病例并非首次,此前全国多地都曾出现过“复阳”病例。2020年8月12—14日,湖北、上海、北京连续通报3例新冠“复阳”病例,引起关注。这3例复阳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随后的核酸检测结果都为阴性。
那么,“复阳”患者是否像未感染新冠病毒的人一样,完全不具有传染性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林炳亮在此前采访中表示,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患者体内存在病毒,只要有病毒的复制就存在有传染性,但传染性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病毒量的多少。
他还强调,新冠肺炎痊愈者出现复阳或再感染的情况,应该重视,但不必恐慌。符合国家最新诊疗方案中核酸检测阳性、肺部影像学改变等诊断指标的患者,不论是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还是出院后复阳患者,均应按照传染病的隔离措施来进行隔离收治。
林炳亮表示,目前来看,复阳的病例在我国整体发生率比较低,且大部分复阳患者不会出现相应症状,只有极少数会出现胸片或CT上有肺炎的进展,但他们仍需隔离观察和密切监测。
不管怎么样,只要我们的常规防护做到位了,理论上传染风险很低。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