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也能抗癌?砒霜联合治疗白血病,治愈率达到90%以上
砒霜,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典毒药”;但如果用得对,它也可以是抗癌“良药”。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曾是最凶险、最致命的白血病之一。我国专家创新性地将砷剂(三氧化二砷 ATO,即“砒霜”)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应用,使得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愈率达到90%以上。
2015年,ATO+ATRA方案,也被美国FDA批准作为早幼粒白血病一线治疗药物。
然而,还有10%的患者预后仍然不佳。究竟哪些患者有效呢?
不久前,在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虚拟年会(ASH)上,好医友战略合作伙伴、美国肿瘤精准医疗领军企业Cellworks集团公布了myCare-021-01临床试验的结果:
TRI预测PML-RARA融合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对三氧化二砷(ATO)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疗法的反应,准确率达93%。
该研究还表明,TRI可准确识别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的新耐药机制,并通过患者个性化的生物标志物,为无应答者提出替代方案。
▌TRI:准确预测“砒霜抗癌”有效性
绝大多数(99%)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携带PML-RARA融合基因,这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中最关键的。
PML-RARA融合型早幼粒白血病,对靶向药物ATO+ATRA具有选择性敏感性,应答率超过90%。
然而,还有少数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无应答,耐药机制尚不清楚。
该研究使用TRI来预测PML-RARA融合患者对ATO+ATRA联合疗法的反应,并确定耐药机制。
“TRI能准确预测PML-RARA融合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对ATO+ATRA的反应情况,避免无效治疗和不必要的副作用,降低治疗成本。”
美国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教授斯科特·霍华德博士说:
“此外,我们需要了解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无应答患者的耐药机制,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在这项研究中,TRI明确了对ATO+ATRA无反应的患者的临床相关基因缺失,并给出了替代治疗方案。通过采用这种个性化的方法来治疗癌症患者,我们有望实现100%的应答率。”
▌关于myCare-021-01临床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30名接受ATRA或ATRA+ATO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结果与TRI预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该研究使用了来自6份出版物的数据,包括:全外显子组测序(WES)、二代基因组测序(NGS)、拷贝数变异(CNV)和/或染色体核型(Karyotype)数据。每个图谱的可用基因组数据被输入TRI,研究者使用PubMed和其他在线学术资源库生成患者个性化疾病模型。
TRI运用患者个性化疾病模型进行生物模拟,分析多组学变异信息对肿瘤细胞信号通路上下游的影响,并针对特定药物或药物组合进行计算,预测治疗效果。
研究者对所有30例患者进行了ATO+ATRA方案生物模拟。通过定量测量药物对细胞生长评分的影响来评估治疗效果,细胞生长评分是细胞增殖、存活和凋亡的量化值的组合,以及对每个患者特定疾病生物标记评分的模拟影响。
每种特定患者的模型也进行了数字筛选,以确定对ATO+ATRA的反应。
研究结果表明,在30个案例中,TRI正确预测了28个案例对ATO+ATRA的反应。总体预测准确率为93%,预测概率为100%,预测净现值为60%,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100%。
在对ATO+ATRA无反应的30名患者中,有2名患者发现EZH2、KMT2E和HIPK2基因存在临床相关缺失。这三个基因都位于7号染色体上,这些无应答者伴有7号染色体单体异常。
▌TRI“沙盘推演”,让肿瘤治疗“心中有数”
肿瘤治疗应答指数(TRI)依托计算机生物模拟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性运用患者全外显子信息建立个性化疾病模型,进行生物模拟,分析基因组、蛋白质组、转录组和表观基因组变异信息对肿瘤细胞信号通路上下游的影响,并针对特定药物或药物组合进行计算。
这相当于在治疗前已进行了严密的“沙盘推演”,从而为患者预测最佳个性化用药方案,同时为面临治疗方案抉择的临床医生提供基于分子基因层级发病机制的决策支持。
一年多来,在全国近百家三甲医院,TRI检测已为数百名疑难肿瘤患者量身定制了匹配的精准治疗方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