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医嘱服药却不见效?也许你需要和血药浓度“杠一杠”!
李大伯
按医嘱吃药有一段时间了,但脸色越来越黑,人也不舒服,是怎么回事呀?
也许是服药的不良症状,建议检测一下“血药浓度”
医生
H
李大伯的烦恼
70岁的李大伯因为咳嗽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肺曲霉病,并于3周前遵医嘱开始服用伏立康唑,本想着吃了药可以缓解病症,没想到却更加不舒服了,脸色不但没有变好,反而开始发黑,在当地医院检查显示肝功能指标增高。
为什么按医嘱服药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疗效?不放心的李大伯随后来到我院就诊。医生对李大伯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询问,怀疑是服用伏立康唑引起的不良症状,随后对李大伯进行了血药浓度检测。果不其然,结果显示李大伯血药浓度的谷浓度达到了8.29μg/ml↑,远远高出了1-5.5μg/ml正常治疗范围。
针对李大伯的情况,医生检测了他的CYP2C19基因,结果发现正是因为李大伯的基因问题,导致了血药浓度的偏高,也就是说常规剂量的伏立康唑对于李大伯来说是“过量的”,需要针对个体情况进行药量的调整。
医生将李大伯的服药剂量进行了减半,2周后李大伯进行了血药浓度的复查,谷浓度降到了2.98μg/ml,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李大伯发黑的面色也渐渐有了好转。
您是否也和李大伯一样
按医嘱服药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今天就让我们来
扒一扒这个陌生的“血药浓度”
打开你的服药“心结”吧!
Q1
“血药浓度”是个啥?
血药浓度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在血浆/血清或全血中的总浓度,一般情况下药物作用强度与药物浓度成正比,药物浓度随时间而变化。
Q2
监测“血药浓度”有什么用?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相同的给药方案用于不同患者,其血药浓度和疗效会有差异,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的身体状态下,血药浓度也不尽相同。
要使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并避免不良反应,必须使血药浓度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可以:
● 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 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 达到用药有效和安全
名词卡——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指最低有效浓度与最低中毒浓度之间的范围,该范围又称治疗窗。临床上常将此范围作为个体化给药的目标值。
Q3
“血药浓度”可以随到随测吗?
按医嘱正常用药,经过4-5个消除半衰期后达到稳态血药浓度,这是监测血药浓度的最佳时机。
名词卡——稳态血药浓度:在临床治疗中,多数药物都是按照一定剂量,一定给药间隔,多次重复给药。随着给药次数的增加和体内药量逐渐累积,经过4-5个消除半衰期后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在一定水平。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稳态血药浓度。
稳态血药浓度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有峰浓度和谷浓度,波动范围要在药物治疗窗范围内,才能确保安全有效。
① 监测谷浓度:建议当天第一次用药之前抽血,晚上服用药物的,服药后约8-12h抽血。
② 监测峰浓度:一般需在给药1-2小时后抽血。
③ 若出现药物中毒和疑似药物过量:可随时采样。
Q4
检测报告单可以当天出来吗?
一般在1-4个工作日可以出检测报告,采血后会告知具体取单时间,报告单可在线查询。
温馨提示:拿到检测报告,请不要擅自加减药物,应当咨询专科医生,由专科医生综合考虑后对给药方案进行调整。
Q5
是不是所有药物都可以进行检测?
目前,我们已开展药物浓度检测涉及抗感染、强心苷、免疫抑制剂、抗肿瘤、抗癫痫、抗精神病、抗抑郁、抗痴呆、镇静催眠和农药等项目。具体见下表:
按医嘱合理用药
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
以确保药物在体内安全、有效地发挥药效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