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影像学检查(CT和DR)是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明确诊断和复查中不可缺少的。其中,院内感染并不少见,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很多院内人群都会被感染。
以下是我们四川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在这次疫情中的经验,我们用此方案应对了四川省新冠疫情,截止投稿前,本院医务人员的感染率为零。
此防护方案有六个要点:
1.分诊制度:三级分诊
2.最大防护原则
3.技术操作原则:细心、快速、稳定
4.放射科医生职责与注意事项
5.机房消毒措施
6.医院信息化建设,网络化办公,加快推进共享影像学资料,并开展多学科会诊
分诊制度:三级分诊
根据三级分诊制度,患者被分为三类:
1. 所有发热门诊患者(2周内体温>37.2℃或有流行病史)。
2. 有或无呼吸道症状的急诊患者。
3. 无任何呼吸道症状的预约患者。
根据不同的危险程度,将患者分为低危级别(普通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危级别(非呼吸道急诊患者)、高危级别(发热门诊患者)。
1)高危患者:发热门诊患者应安排专门的检查通道和房间,安排单独的设备(DR、CT)和负责检查的医务人员。
2)中危患者:应设置专门的急诊室(非呼吸道急诊患者),设置专门的急诊标志,引导患者尽快到检查室。
3)低危患者:普通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按不同时间段进行预约:a)普通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应按上、下午的时间段分别预约,b)每个时间段(每小时)预约人数不超过20人。
疫情发生期间(1月23日至3月23日)我院共有14751名预约患者、10955名急诊患者、1739名发热门诊患者接受了CT检查。我们准备了4台CT扫描设备进行扫描。一台CT机安排在特定房间,只用于发热门诊患者。一台用于有或无呼吸道症状的急诊患者,两台用于常规CT(无任何呼吸道症状的预约患者)。
(图1)
最大防护原则
所有患者必须佩戴口罩,使用酒精进行手卫生。
本院划分了独立的防护用品穿脱区域。此外,我们还根据分诊制度在每个区域设置了三个候诊室(图2)。
1)放射科分为污染区(检查室、候诊区)、半污染区(员工通道、接待室、更衣室、卫生间)、清洁区(诊断室、会议室、休息室、仓库)。
2)医生和患者通过不同的通道进出,各入口处设置体温检测站。
3)注意事项:a.半污染区(上午集中在医务人员通道)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b.在挂号处、准备室或CT/DR检查室脱下防护用品;c.一次性防护用品丢弃在专用医疗垃圾桶中;d.穿着防护服时不要进入半污染区,穿着工作服时不要进入清洁区。
医务人员防护及工作时间安排。
1)医疗防护用品分类:a.三级防护:正压头套或全面防护型呼吸防护器、穿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b.二级防护: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一次性工作帽、穿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c.一级防护: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等。
2)工作时间安排:对高危患者安排专门的放射技师和放射科医生(24小时值班)。其余人员根据预约患者数量灵活安排工作时间。
3)检查督导:记录患者及家属的流行病学史。我院为发热CT患者设置了大型候诊室,每位患者的座位相距50cm,我院急诊CT扫描科还为脑卒中、急性胸痛患者准备了优先通道候诊室(图2)。
(图2)
技术操作原则:
细心、快速、稳定
医院关闭了所有不必要的通道,只保留工作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发热门诊对所有发热患者都进行了筛查。发热门诊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发热病史等与COVID-19肺炎相关的症状。若高度怀疑,则提供专用通道,让患者进入放射科特殊检查室进行放射检查。
1)CT扫描为首选,有时也可选择DR。低剂量CT扫描参数:大间距、低剂量(100kV,自动mAs)。
2)DR检查:强调检查前屏气训练的重要性。DR扫描参数:102 kV,4.1 mAs,摄影距离180 cm。移动式X线机:55~80kV,管电流3~6mA,摄影距离80~120cm。
3)放射技师在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后,必须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如高度怀疑,立即通过电话专线通知放射科医生。经放射科医生复查,确定为疑似患者后,应立即对检查室进行消毒。从上午8点至下午6点,每项常规CT检查由两名放射技师共同操作,24小时内急诊CT扫描由三名放射技师轮流值班,24小时内发热门诊CT由两名放射技师轮流值班。
放射科医生职责与注意事项
1)专科医生(发热门诊放射科医生)应在半小时内完成诊断报告(CT、DR)。确定疑似患者后,放射科医生应通知放射技师将患者由固定转运小组转运至隔离室。尽快做好记录,并报COVID-19 多学科会诊,转入特殊隔离病房。
2)非专业放射科医生。发现疑似患者后,开始COVID-19流程管理。
机房消毒措施
1)影像设备及操作平台的消毒:用75%酒精擦拭,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地面消毒:2000mg/L含氯消毒剂,每天3次。
3)空气消毒:循环空气消毒设备24h连续工作,室内无人时进行紫外线照射(每次60min)。
4)医疗废物的管理:所有医疗防护用品应直接丢弃在医疗废物桶内,并双层密封,标识清楚,密封运输。
医院信息化建设,网络化办公,
加快推进共享影像学资料,
并开展多学科会诊
(包括呼吸科、放射科、传染科的专家)
1)取消面议,通过网络(放射技师和放射科医生)可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像学表现。重点记录确诊患者的情况,以便复查时仔细辨别。
2)对临床疑似患者,启动多学科会诊,不漏掉任何一个疑似患者。
3)避免聚集会议,可通过微信群讨论复杂病例。取消纸质报告和人工传送,使用电子系统,将报告直接发送到科室终端。
4)我们还以多学科会诊的形式对一些院外患者进行远程放射学管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翻译:曹峥峥
审核:黄宇琨
封面图片来源:创客贴
文章图片来源:135编辑器
图文排版:微柚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