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约2.4%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疾病。
文章转载自:深圳二院介入科
全球约2.4%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疾病。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是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是危险因素带来的一种全身性的疾病,主要累及腹主动脉远端以及髂动脉,下肢的股动脉、腘动脉,病变后期可以引起腘动脉远段的主干动脉的病变。所累及的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下肢不同平面的慢性缺血改变,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导致缺血肢体的坏疽、坏死而自行脱落或需要截肢(趾)治疗。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日益升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
有文献报道,7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已有20%。ASO严重者可造成肢体的坏死、截肢甚至死亡。由于下肢动脉病变常常累及多处、远端血管,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因而使得ASO的治疗越来越困难,其治疗方法也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介入治疗糖尿病足 保肢率可达80%
目前全球2.85亿人患有糖尿病,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预计,如果目前的增长速度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患病总人数将超过4.35亿人。糖尿病的治疗成了关系人类健康的一大问题。而糖尿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致的下肢缺血坏死等病变(糖尿病足)就是一种严重的周围血管疾病。有3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糖尿病足,需要进行截肢手术。介入治疗能够打通糖尿病足病人闭塞的血管、改善供血,明显降低糖尿病的截肢比率、降低截肢平面,经介入手术治疗保肢率可达80%以上,而且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
长期以来对于早期症状轻微的患者常采用药物治疗,血管活性药物的治疗可能在短期内暂时缓解症状。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只能采用传统外科手术即内膜剥脱及血管搭桥术。这些方法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期较长,替代血管两端的流入道、流出道要求通畅,血管吻合口有再狭窄的可能。近年来介入微创治疗技术发展很快,它是在大型X线设备-DSA的导向下,利用专用导管、导丝等技术,扩张或再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一种崭新的微创治疗方法。它无需外科手术切口,只需选择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插管,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行患侧肢体的DSA动脉造影,在明确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具体病变段血管后,再在DSA导引下,利用各种导管、导丝及球囊技术对闭塞段血管进行开通术,对狭窄段血管进行扩张术,最终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在病变段血管内放置金属血管支架等,术后辅以药物治疗,以期达到相对的长期通畅率,改善肢体的血供,改善症状,避免或/和减少截肢(趾)的可能或降低截肢的平面,提高生活质量。
整个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中患者完全清醒、无痛苦,可以和手术医生进行语言交流,手术创口只有3mm左右,无需缝合,只要局部加压包扎即可,一般情况下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若无特殊情况,术后一周内就可以出院。因此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微创治疗的好处在于: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但是,介入微创治疗并不适合每一位ASO的患者,也必须具备一定的适应症,需要通过术前的一些检查来评估, 而且血管内支架同样也存在内膜过度增生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甚至闭塞的可能。术后规范的药物治疗能降低这种风险,而且即使发生再次狭窄、闭塞,仍还可以通过介入微创的方法再次开通,体现出介入微创治疗的可重复性。
影示右下肢胫后动脉、腓动脉造影多发狭窄闭塞:
经球囊扩张后造影通畅,狭窄闭塞段消失:
如今许多医院都有一定程度涉及介入手术的操作,但这一治疗方式仍缺少相关的准入规范。尤其是部分小医院,在操作介入治疗时可能存在操作人员资格不足、经验欠缺等情况。介入治疗的操作者应当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资格,且应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否则,就容易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并发症。因此,建议患者要去安全有保证的大医院进行就诊、治疗。目前卫生部医政司已经加快介入治疗的准入规范的意见征集与推出,届时将更加规范地指导介入治疗。我科收治相关病例疗效显著,欢迎广大病友前来咨询及诊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