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那些事儿
文章转载自:董医生谈疝气
『名医访谈』系列节目,聚国内医学界的优秀医师,探讨常见疾病与健康问题的成因和诊治,分享前沿医疗成果,助力大众的健康生活。且看名医风采,尽在仁心精术。
本期名医访谈,我们有幸邀请到国内知名疝病外科专家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擂教授,一起探讨疝气的有关问题。
1、什么是疝气?
疝气是指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其中以腹部最常见,我们所说的疝气一般指的是腹壁疝。患者常可发现突出身体的包块。疝气在小儿和成人均可发生,常见的疝有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等,以腹股沟疝发病率最高。
2、为什么会得疝气?
腹壁疝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手术切口、先天发育不良、老年人腹壁肌肉变薄等导致腹壁强度减低,二是因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儿过度啼哭变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力增高,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等脏器通过腹壁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3、常见疝气有哪几种类型?
根据部位的不同疝气可分为多种,位于下腹部和大腿根部之间的称为"腹股沟疝";位于肚脐的称为"脐疝";位于上腹部正中的称为"白线疝";也有发生于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切口疝"。一般来说,老年男性的腹股沟疝和中年女性的股疝最多见。
4、得了疝气有什么症状?
不同部位的疝气表现不同。腹股沟疝比较常见,腹股沟区会有沉重感,有时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站立、行走、咳嗽时肿块变得明显,平卧后可回复,大的斜疝可掉入阴囊。婴儿多是母亲在换尿布时发现,较大的小儿则多于入浴时发现。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的包块,当内容物为肠管时容易导致肠梗阻或肠坏死,可能引起剧烈腹痛。脐疝多见于婴幼儿,在哭泣或便秘时肚脐有肿块突出。
5、疝气需要做哪些检查?
腹壁疝、脐疝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体格检查。医生会用手按住肿块,让患者咳嗽,可以感觉到有冲击感。让患者平卧,用手轻轻将肿物向腹腔推送,疝常常能够回纳,可观察到肿块消失。辅助检查常用的是超声,可以鉴别不同的腹股沟区包块,CT能显示整体结构,指导复杂疝的手术选择。
6、疝气能自愈吗?
婴幼儿的疝气有自行消失的可能,但成人的疝是不可能自愈的。一般来说,已经发生的疝只会越来越大,当肿块逐渐增大后,会逐渐出现相应的症状,影响生活。而且如果疝气没有及时治疗,还有发生急性并发症的可能。当肠内容物突出后不能回入腹腔时,会导致急性肠梗阻,引起剧烈疼痛,如不及时处理最终可引起肠坏死、穿孔乃至腹膜炎死亡。
7、疝气怎么治疗?
不同部位疝治疗原则不同。腹外疝若不及时处理,疝块可逐渐增大,最终影响日常工作;若疝发生嵌顿或绞窄会威胁生命。因此,除婴儿脐疝、小儿腹股沟疝可能自愈,及年老体弱且症状不明显的患者之外,腹外疝一般均需要及时入院进行手术治疗。
8、腹壁疝如何治疗?
成人疝及绝大多数的儿童疝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才能获得治愈,目前不存在适用于所有疝的“金标准”手术方式,不同手术的优缺点各不相同,治疗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修补。
传统疝修补术:基本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缺点是: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拉感、疼痛等,复发率较高。更适用于急诊手术,术野可能存在污染情况时。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外科治疗最主要的方法,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LIHR):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无局部牵拉感等优点。
9、经腹腔镜疝修补术(LIHR)是怎么样的?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传统的疝补片修补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术后异物感严重、潜在感染、排异反应等不足之处,相比传统手术而言,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无局部牵拉感等优点。
在腹腔镜下可较全面的观察患者双侧腹股沟易发生疝的位置,对各种腹内疝做出明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可在无张力状态下修补,无需张力缝合,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无需游离精索,减少了创伤,并能同时完成如胆囊切除、腹腔镜阑尾切除等联合手术。
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的手术难度较开放术式高,学习曲线长,因此腔镜术式的开展相对开放术式比较困难。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擂教授在大连市率先应用免气腹技术成功实施了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该术式以治疗双侧疝、复发疝,尤其是复合疝及隐性疝最为适宜,且一次修补,能防止斜疝、直疝、股疝等三种疝的复发,术后效果好。为腹股沟疝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是目前乃至将来一段时期疝修补手术的首选术式。
10、如何预防疝气?
婴幼儿时期腹股沟疝和脐疝较较常见,家长在洗澡时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腹部是否有包块,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平时避免将腹部包裹的太紧,尽量避免大声啼哭或咳嗽,避免腹内压增高。成人常发生腹股沟疝,平时要尽量避免托举重物,少抽烟或戒烟,以减少咳嗽。平时要适当运动,增强腹壁肌肉的力量,保持健康的体重,因为肥胖会增加疝气的风险。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