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宏哥 来源于医殇
新冠病毒到底有多厉害,让我们如临大敌?
死亡率高是一大原因
这事吧憋了好久,作为一个行内人是真的害怕,特别是早期武汉出事的时候,那会感觉眼前的世界都要崩了的那种状态。更何况,早期对新冠的特性还不是很清楚。
说几个数据,2月29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其中说了重症率13.8%, 粗病死率3.8%。
有很多人说,不高吗,真的和美国人说就是个大号流感吗!?呵呵,这样子,先看下美国的流感相关死亡的数据。2017-18年美国具备流感症状的人的死亡率(这个分子是个注水货)=61000/45000000=0.14%,就算是注了水有些膨胀的美国流感死亡率也远远无法达到新冠的高度,新冠的死亡率是流感的死亡率的27.14倍。
而这两天,英国宣布他们观察到变异新冠病毒在60岁以上的年龄组里的死亡率由之前的千分之10,增长到了千分之13-14,这代表着B.1.1.7变异新冠病毒似乎死亡率上升了。同时这也给指望并传播着病毒变异因为自然选择会导致传播率虽然增强但是毒力会降低,以此鼓吹人类可以放弃抵抗的那些人给于一记响亮的耳光。
传染能力强是另外一大原因
先说个概念,R0 指的是基本再生数(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表示一个病例进入到易感人群中,在理想条件下可感染的二代病例个数。如果 R0 大于 1,那么这种传染病就可以传遍整个人群;而 R0 小于 1 的传染病,则趋于消失。
新冠的R0值的估计一直在变动中,去年2月的时候英美研究团队的结果表明,新型冠状病毒的 R0 值为 3.8,而国内团队给出的数据是 6.47。作为参考,2003 年非典型肺炎的最初 R0 值为 2.9(不包括超级传播者),然后升至 2.0-3.5,隔离后降至 0.4。
早期的研究COVID-19的3D打印效果显示,该病毒蛋白质与人体受体结合程度密切,超出SARS10倍左右。这也解释了COVID-19传播性高的原因。
而不断翻新的各类新冠变异病毒又在不断刷新着我们易感性的认知。
例如4月就被监测到的D614G变种,美国与英国的实验室就宣布对其研究表明改型变异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要高3-6倍。其后9月被记录,12月被报道发现的英国变异病毒B1.1.7,据说传播能力增长了40-70%。而其后被爆出的南非变种和巴西变种更是在某些研究中做实了变异病毒让疫苗免疫效力降低的情况。
新冠的可怕在于以上两点造成的医疗挤兑
2020年新冠病毒的这两个特点就搅得的世界天翻地覆。
而我最怕的是医疗挤兑的出现,我们国家和美国等国家是完全不一样的医疗系统,我们中国是随时都可以去任意大医院就医的,只要你有号,如果急诊,甚至等待时间也不会如等很久,最主要价格还不贵,不像美国那边住次院,可能家庭就直接破产了。所以不管大病小病,人们都乐于向医院跑。
而年初武汉当时就发生了医疗挤兑,而且这种一窝蜂的冲到医院里挥舞着挂号单要求补液,要求住院等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新冠病毒的进一步传播,造成医疗资源更加紧张,并形成了群体恐慌。记得当时的报道就是不管你有多大职位,社会地位,多富有,想要床位?还是别想了,只有一个字“等”。
疫情发生前,武汉的医疗资源可绝对不差,在医疗系统里,当地的武汉协和和武汉同济医院都是非常好的医院,都曾进过全国医院排名前十,有5家医院进过全国排名百强。但是疫情发生后,圈内专业群里传播的视频,截图,弹尽粮绝时绝望情绪让我们知道,事情大条了,因为能让泰山崩而不色变的专业人士都情绪崩溃的事,那就不会是小事。
为什么会挤兑,为什么会崩溃?
大家对各地医疗资源分布都不是很清楚,所以我这里以我所在的城市举例,我所在的城市是一个GDP排名全国靠前的县级市,目前市里的大医院有3家,以我所在的医院为例,2个院区,核定床位在1000张,实际使用床位算它大概在1200张,2个ICU(床位数34张),2个呼吸病区(床位数97张)。另外两家大医院的规模也大致类似。所以不计算乡镇卫生院等数字,3家大医院提供4000张总床位,300张呼吸科床位,100张ICU床位。
而2018年我市常住人口150万人,如果这些人全部都感染,那么有150万*13.8%重症率=20.7万人需要住ICU,如果都能得到比较好的治疗,会有约150万*3.8%死亡率=5.7万人死亡。
所以当20.7万人去抢100张不到的ICU床位,这就叫挤兑;
当抢不到ICU床位,20.7万人开始抢300张呼吸科床位,这叫挤兑;
当呼吸科床位也抢不到,只要医院有床就住,20.7万人开始抢4000张床位,这叫医院全面崩溃。
而从武汉发现2019.12.1日发现第一例患者开始,到2020.1.23日武汉开始封城,累计确诊人数也就在495人,当然这跟我们刚发现病毒,刚制作了检测试剂,也不具备大规模的检测能力相关。但是段时间的爆发的确预示着这个病毒不简单。
而医院的床位全部被占用之后,那么平时那些急重症患者呢?例如需要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需要生产的产妇、需要放化疗的肿瘤患者,急性发病的各类感染,心梗,脑梗,消化道出血等等那些患者怎么办呢,这就是当时武汉遇到的情况,在这种极端情况下,肯定会有患者因为医疗资源不足而被耽搁了。
而不得不另外告诉你一个更糟糕的事实就是,我所在的市还是全国GDP排名靠前的县级市,也就是意味着我们这个医疗资源的条件还是不错的,全国90%的县级市的医疗条件可能更差。
当然150万人同时感染这是不可能一夜之间发生的,总需要时间,而早期西方采取的比较温和的措施就是指望能通过温和的措施来压低感染的曲线,让尽可能长的时间里尽可能少的感染患者,让医疗系统在一个较低的感染率之下能够执行医疗任务,保证平时的医疗需求,同时经济受的影响还不大。
可惜,想法虽好,但是新冠的传播能力实在太强了,这种走钢丝的做法最终都遇到了挫折。
新冠病毒到底有多狡猾?让我们如坐针毡?
经典的传染病的预防原则有: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和及时上报疫情。以此为基础,在本次疫情中根据武汉的经验,我们国家总结了四早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其实也就是对经典的传染病防治原则的精炼。
说说早发现这关的困难所在,张文宏等专家说新冠病毒可能是人类遇到的最狡猾的病毒之一,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所在就在如何早发现这关上。
新冠患者症状不典型,患者会不以为然,医师也容易漏诊
首先是新冠的症状千奇百怪,2020.2.28日世卫组织到中国来考察后,与中国联合发布了一份新冠的报告中提到,新冠的症状多样:发烧(87.9%)、干咳(67.7%)、乏力(38.1%)、咳痰(33.4%)、气短(18.6%)、肌肉痛或关节痛(14.8%)、咽喉痛(13.9%)、头痛(13.6%)、寒颤(11.4%)、恶心或呕吐(5.0%)、鼻塞(4.8%)、腹泻(3.7%)、咳血(0.9%)、结膜充血(0.8%)。当然这些症状不能完全涵盖,当时圈子内还流传出一家医院发现一例新冠患者的首发症状竟然是蛋疼,医学的复杂性由此可见一般。
而这些不典型的症状与普通的感冒,胃肠炎,甚至是结膜炎等等难以区分,客观上造成了患者去医院就诊如果没有详尽的观察检查,极其容易漏诊。
患者也容易忽视一些较轻的症状,自己去小诊所挂水,甚至到药店自己买点药吃吃硬抗过去,这也是为啥目前疫情防控措施里会有药店停售退热药,感冒药,咳嗽药,所有买药的都要登记的原因所在。
什么?你说所有有类似症状的都要核酸检测,都要胸部CT,这基本不可能实现。
更何况后期还发现一部分新冠患者(大约有1/3)是无症状的,而这部分无症状患者同样也具备传播能力。
新冠患者发病前期就可以传染别人,这是疫情控制的难点
更夸张的研究表明,新冠患者在起症状前3天就开始排毒了,也就是说你自己还没任何不适呢,随着你的流动,你已经开始传播病毒了。而这是很多病人发现的时候会倒追他14天内的行踪的最根本原因。
同样这也给防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003年的sars我们可以在有疫情的地方,交通要道,商场学校等等人流量多的地方设置体温监测点,因为大部分感染的sars的患者发病时候都是发热的,而且发病有症状的时候才排毒,这就好控制多了。但是现在呢,很多的地方举着个体温枪啥的测体温,这其实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无症状,甚至还没症状的人会有遗漏的。
为啥我们能看到新闻发布会里说很多被隔离的人在隔离点发病后被统计在内,原因就在于此。而我们流调做的好的,要查到密接的密接,就是为了进一步切断传播途径来做的。
新冠病毒的检测难度也对抗疫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新冠的检测能够早期发现患者,就可以进行流调,就可以把相关人员隔离,这是早发现,早隔离的要点。
但是因为它的一些特性,我们时常在新闻里听到检测了6次,8次,甚至11次都是阴性的新冠患者。资源的消耗极大,偏这对于疫情的控制还无法起到正面作用。
新冠病毒的检测还是用核酸检测为主,主要原理就是扩增核酸后对于其特定部位进行检测。可惜新冠病毒主要攻击的下呼吸道,最好的采样方法如肺泡灌洗无法普及,只有在ICU的患者可能采取这类措施。那么我们普通的方法如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拭子,唾液等都会受感染后病毒是否已到达相应的部位,采样人员的采样手法是否标准,试剂是否灵敏可靠等影响。多重因素叠加,造成现有的新冠检测一直在多次重复中以降低漏诊率。
这也是为什么抗击疫情过程中多地都采用了多次全员核酸检测,回国隔离人员也都是多次核酸检测等方法的原因。
新冠的变异会让疫苗失效,这让抗疫难见曙光
世界发展到如此地步,已经不可能完全的真正做到闭关锁国了,但是国外一些国家的消极抗疫的行为,让RNA新冠病毒不断的传代,不断的发生变异,目前最害怕的事情可能是疫苗的研制可能跟不上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会让新冠变成流感一样的病毒反复的肆虐人类。
你以为的低风险地区,那是低风险,不是无风险
在控制疫情过程中,政府对各地区进行风险评级,但是请千万记住,政府评价的低风险地区,那意思是说感染的人数不高或没有,不代表没有人被感染。
不懂?我来详细解释给你听,目前政府在很多公立医院设置了发热门诊,这个发热门诊起的啥作用,我举个例子,各地如此多的发热门诊就如同章鱼的触手一样,张开来探测社会各方来的患者,只要有一个新冠确诊病例,就信息反馈给章鱼的大脑,政府。这个报告时限就是2020年1月22日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了新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第二版)》,该方案对“病例的发现与报告”做了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定义的患者时,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确认审核。我们政府管发热门诊叫哨点,这其实就是起个吹哨的作用。
另外我们都知道应检尽检,一些高风险的职业在固定周期内进行核酸检测,其实目的想穿了也就是另类的发热门诊,起到早发现,早隔离的作用的。
但是即使有了上面这些措施,我们是不是还会遇到小毛病不去看,就买买药自己的抗的患者呢?是不是会遇到自以为在低风险地区,对相关患者没有警惕性的医护呢?又或者即使去看了病,也遇到了有警惕性的医护,但是由于检测方法的局限性造成一次检测没查出来的患者呢?
说这些,我想告诉你的唯一的重点是啥,低风险地区不是无风险地区,请千万记得,请千万自己做好自己的防护,只要是在密闭的空间,只要人多的地方,大意失荆州是我们要避免的最大的问题,这应该是人人都要去身体力行的。
什么?还不信?看看下面的1月20的平度报道的2个确诊病例吧,从黑龙江绥化安达市出发,到过贺州,最后返回平度。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了,平度市两例阳性患者病毒序列与黑龙江疫情病毒相似度为99.99%,属于同株病毒。而当时绥化安达市可是低风险地区哦。
我估摸着,今天平度这个新闻发布会一开,绥化安达市可能会有新的防控措施出来了。
国家被逼出的下策,春运回家需要核酸检测的招
这两天网络上很多骂春运回家需要核酸检测的文章,我其实就像说句,你知道国家心里有多火急火燎的吗?
不管是4亿还是17亿,你只要考虑下,如果有那么1个没检测出来的新冠,他在春运过程中会接触多少人?这些人又会接触多少人?如果有100个新冠患者呢?
1月21日,人民网发布了这样一个图,是统计了1.1日到1.15日之间正在己寻同乘人的100趟火车,公交,航班的图。
那么你认为国家如果不出那种春运回家需要提供核酸检测证明的“损招”,在春节过后,你会看到这个数字会从100趟涨到个什么数字?是1000趟?还是10000趟?
所以,请骂的人歇歇吧,有这功夫浪费口舌,不如用实际行动去做个核酸检测,支持国家的政策。
当然我们也千万别去对要春节赶着回家的人有任何的不满或抱怨(因为舆论场中曾出现过对回国人士的攻击,说什么千里投毒啥的),忙和了1年了,经历了这样多,回家和家人团聚,这个理由完全可以理解,这也是我们中华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唯一的就是返程路上要小心做好防护,积极配合好各地的防控措施吧。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