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家都在问:如何才能抵抗住病毒的侵袭?如何能够保持良好的自身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抵抗疾病和外来致病因素,如细菌、病毒等的能力。影响免疫相关的组织、器官发育的因素都将影响其免疫力。除了遗传、年龄、性别等不可控因素外,更值得关注的是营养及环境等可控因素。人体的营养状况是免疫系统发挥对抗外界病原的基础,也是影响免疫力的关键因素。
蛋白质是构建所有生物体一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重要成分,人体更是如此,人体细胞中的固体成分70%是蛋白质,因此说没有蛋白就没有生命。不管是细胞免疫,还是分子免疫,其生物构成成分主要还是蛋白质和一些微量营养素。
—— 选择优质蛋白质,种类多样,把握摄入量,适当的烹饪方式
通常动物蛋白优于植物蛋白,公认的优质蛋白质是乳类、肉类、鱼类蛋白质和植物蛋白中的大豆蛋白质。但是,请注意,对于婴幼儿和儿童来说,如果有条件得到肉蛋鱼乳等动物性食物的话,最好不要太依赖大豆类食物提供蛋白质。
我国大多数居民来说,食用的畜肉类数量多,鱼类少,其中猪肉摄入占比较高。猪肉含有较多的脂肪,能量密度高,容易造成能量摄入过剩,是导致超重肥胖的主要原因。所以对于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也应该经常调换种类,不宜长期食用一种或两种。而且即使是优质蛋白质食物也不宜摄入过多,以免脂肪摄入过多,造成能量过剩,导致超重、肥胖。
对于普通人群,保持体内各类氨基酸(蛋白质的分解产物)的充足、平衡才是维持健全免疫力和强健体魄的关键。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应摄入1.0~1.2g蛋白质每千克体重,且动物性蛋白和大豆蛋白等优质蛋白应占总的膳食蛋白质摄入量的30%~50%。因而目前推荐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肉类(包括猪肉、牛肉、羊肉、禽肉以及动物内脏等)40~75g,水产类40~75g,蛋类40~50g,奶制品300g,全谷类和杂豆类50~150g,坚果类10g。
蛋白质的需求也要因人而异,例如:肾脏疾病患者:为减轻肾脏代谢负担,蛋白质的摄入量要适当减少,且要以摄入优质蛋白为主;尿酸增高及痛风患者:为了控制体内的嘌呤含量,需要控制动物性蛋白的摄入量;营养不良者或康复期病人:应相应地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必要时可依照自身情况,在日常饮食基础上每天增加10-20g的乳清蛋白或牛奶蛋白等蛋白质补充剂,以满足机体需求。
蛋白质摄入过量一般是指长期摄入超过35%总热量的蛋白质,这会增加机体肝脏和肾脏的代谢负担,导致肠道内毒素堆积,甚至会影响机体骨密度引起骨质疏松。
适当的烹饪加工会提高蛋白质消化、吸收率,其营养成分也有利于更好地被人体利用。比较适宜的烹饪方式一般是:蒸、煮、炖,既能提高消化吸收率,同时也能杀灭其可能含有的微生物,因为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也是微生物滋生的最有利土壤,通过这些烹饪方式,可以保证食品安全。
总的来说所以维持良好抵抗力的饮食诀窍就是选择优质蛋白质,种类多样,经常调换,把握蛋白质的摄入量,合理的烹饪方式,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供稿:陈继萍
编辑:蒋 林
编审:葛从军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