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中耳炎为什么要用滴鼻剂?

2021-01-22   基层全科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有些人受凉感冒后,总觉得左耳有一种闷塞的感觉,听自己讲话声挺大的,但听别人说话听不清,尤其在吃饭的时候听力更差,耳朵还嗡嗡的响。这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当感冒或其他原因导致咽鼓管不通畅时,中耳腔内的空气就会被人体逐渐吸收掉,形成负压,耳朵就开始发闷,甚至积液,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关键,在于积极治疗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发病。由于发病部位在鼓膜内侧,而鼓膜是完整的,任何滴耳液都会被鼓膜挡在外面,起不到消炎作用。

  临床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时会用到滴鼻剂,可以使鼻腔分泌物减少、充血减轻,进而减轻咽鼓管肿胀和阻塞,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功能,以治愈分泌性中耳炎。

  中耳炎滴鼻的作用

  1、通过鼻腔通道,药物可以顺利作用于病灶,消灭病菌。

  2、患者咽鼓管呈负压状态,空气不能流通,使用滴鼻剂可以解除咽鼓管堵塞的情况,耳部的炎性分泌物能够通过咽鼓管排出来。

  如何正确使用滴鼻剂

  滴鼻的姿势:在应用滴鼻药时,最好躺在床上,头部应往后仰到床沿下方,鼻孔向上,以利药液流到鼻咽部,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药液需在鼻腔内保留一段时间,应保持头后仰姿势使得药物停留于鼻腔约2~3分钟。

  滴鼻的剂量:每次每个鼻孔1~2滴。每天2~3次。一般需要使用一周,之后视鼻炎缓解情况遵医嘱停药或者减量。

  此外,在使用滴鼻剂之前,尽量清理鼻腔分泌物。因为咽鼓管咽口开口于鼻腔后端,因此,在使用减充血剂的时候,需保持头悬垂位置,缓慢左右转头数分钟,让药物弥散到鼻腔后端,充分收缩下鼻甲后端及咽鼓管咽口。

  如果点完药物后,迅速在口腔里面感觉到药物的味道,说明方法不正确,大量的药物经过鼻底直接进入口腔,没有起到作用。


滴鼻剂,中耳炎,咽鼓管,分泌物,鼻腔,鼓膜,药物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