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
点击查看
医生,我刚发现我怀孕了,但上周因为有个活动,喝了几杯酒,对胎儿会有影响吗?
作为一名特别佛系的产科医生,我总会说: “不用太担心,虽然不建议孕期喝酒,但只要从现在起不要再喝了,问题不大。 ” 但最近一项大规模的前瞻多中心研究,让我有点点不淡定,它研究的是: 早孕期酒精摄入与自然流产风险的关系。 这项研究找了美国从2000-2012年的5353位妊娠女性,按照是否饮酒,基本平均的分为了两组,记录并评价了她们饮酒孕周、饮酒种类、每周饮酒量、总饮酒量和流产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看看研究的结果吧~ 我们都知道在国外,dinner+wine是个蛮常见的事儿,和咱们撸串+啤酒差不多。 美剧里,疲惫不堪的女主角,回了家,甩了高跟鞋,冲进开放式的大厨房先来一杯; 晚上窝在沙发上,打开电视,手里也来一杯; 出和朋友聚会聊天,餐桌上一人至少一杯。 虽然绝大多数女性知道自己怀孕之后都会立刻停止饮酒, 但在怀孕的极早期,有49.7%不知情的准妈妈们往往还在小酌或豪饮。 在中国,这个比例一定是显著降低的。 但在酒文化盛行的地方或者是在爱好饮酒的人群中,一定也存在着不少“怀孕后才发现喝了酒”的情况。酒可以通过氧化应激扰乱胚胎发育的生化路径
(这几年一说抗衰就说抗氧化,大家多少都知道它是个啥玩意了哈)
;
要说起来,理论是理论,还不足以让人信服,我们来说些实在的数据: 饮酒的确会导致流产风险增加。
研究发现,在早孕期饮酒的人群中,有12%发生了流产。 在孕5-10周 (从末次月经开始计算) ,饮酒与自然流产风险相关,流产风险最高的是在9周。 另外,孕5-10周也是胎儿的器官分化发育的阶段,就是大家常说的致畸敏感期,在这个阶段酒精也有可能会造成胎儿的畸形。 另外,连续的饮酒模式和流产率的持续上升也有关: 相比于不饮酒的准妈妈,每一个累积的饮酒周都会增加8%的流产风险。既然有风险,少喝点总可以吧?
然而研究发现,少喝和多喝的区别竟然不是很大: 小酌 (最低的暴露等级: ≤1次饮酒/周) 和豪饮同样增加流产率。 目前没有确定的妊娠期酒精摄入的安全阈值,所以不建议孕期摄入酒精。 如果是在备孕期,少量及适量饮酒是可以接受的。 这次的研究虽然没有提出备孕期饮酒的问题,但认为随着饮酒的持续,流产风险会持续的增加,而且喝得少也可能会有事儿。 但因为备孕期和怀孕期的界限就在精卵结合那一刹那,对于绝大多数人都是无法及时发现的。
1、为了避免流产风险增加,还是建议有备孕计划或者存在无保护性生活的女性,在能够排除妊娠前尽量避免饮酒; 2、因为流产风险增加主要是在5-10周,而一般比较敏感的早孕试纸能够测到怀孕的时间是4周。 所以如果已经快来月经,有怀孕可能,但又要面临一顿无可逃避的必喝饭局的时候,可以先用试纸测一下。 虽然这个研究的结果认为早孕期饮酒会增加流产率,但这并不代表“喝了酒发现怀孕了,一定会流产”,更不代表,"喝了酒发现怀孕了,孩子不能要”,以及“我流产了,一定是因为我前阵子喝了杯酒”。 希望大家能理性的翻译为: 如果在备孕或者可能怀孕,最好不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