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械企被谷歌收购
1月14日,谷歌宣布已经完成对可穿戴设备制造商Fitbit Inc的21亿美元收购。这也标志着,谷歌正式进军可穿戴设备行业。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最初作为保健用品出现的可穿戴设备正在演变为可穿戴医疗设备,如在苹果的Apple Watch上,用户可以查看心电图、血糖追踪、睡眠追踪和心率检查等。
同时,今年疫情全球范围内的爆发,使人们更重视健康,这为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带来了巨大机遇。那么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有哪些玩家,行业火爆魅力何在,未来又存在哪些挑战呢?
巨头各显神通,
抢滩可穿戴医疗设备领域
2019-2020年NMPA可穿戴设备认证情况列表
来源:动脉网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大众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度日渐增加,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前景一片向好,但越来越多的巨头加入,这一赛道的竞争愈发激烈。
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炙手可热,
魅力何在?
从各巨头的动作,可以看出可穿戴医疗设备的需求在持续扩张,行业空间巨大,未来可穿戴医疗设备的道路能走的更远。那么可穿戴医疗设备发展火爆,这个行业究竟有何魅力呢?
首先,实时监测数据,为健康保驾护航。可穿戴医疗设备可以通过传感器反应人体的生理数据到人们的移动设备上,为用户提供数据,让用户能够实时监测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如台湾地区最大的高技术应用研究机构工业技术研究院(ITRI)的电子健康穿戴技术包括:IcadioGuard,用于对居家和老年护理的生理和心理状况进行长期实时监测;“心脏守护者”设备,用于对心脏病患者进行持续实时监测。其他的如北京睿仁科技医疗有限公司研发的Raiing智能儿童电子体温计,有高低温报警和吃药提醒等功能,并且可以实现终端远程监控。乐心医疗研发的智能手环mambo HR能够精准测心率,可以记录用户的身体健康数据。
其次,降低治疗成本、释放医疗资源空间。患者可以直接将可穿戴医疗设备上采集的健康数据传送给医生,而医生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反馈选择是上门就诊还是远程会诊,极大地节省了医患双方的时间。患者可以通过可穿戴医疗设备上显示出来的指数变化随时勘察健康信号,避免看急诊和住院治疗,为医院床位争取最大的利用空间。
另外,提供医疗大数据。可穿戴医疗设备可将用户的健康数据采集,这些数据不仅可以提供给医疗组织来服务病人,还可向不同产业提供,并带动其发展。
火爆背后的困境,
可穿戴医疗设备发展存在挑战
虽然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的可穿戴医疗设备,但基本都停留在基础的健康管理,想要进入更深层的医疗诊断领域,还面临很多困难。
首先,检测数据不够准确,和临床方面还离得很远。可穿戴医疗设备为人体健康大数据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但在数据精确度的识别上存在较大难度。对于不同的设备、不同的使用患者和不同的使用方式,所得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其次,数据安全问题。可穿戴医疗设备作为贴近人体进行实时监测健康数据的装置,其监测的数据包括大量的用户健康信息、地理位置信息、个人生物特征信息以及关键隐私信息,且设备对于用户健康和行为数据信息的采集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由于可穿戴医疗设备与数据平台及结果传输系统互联互通,具有很强的绑定性,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一旦用户隐私受到攻击,就有可能威胁到用户的生命健康。因此,数据安全也成为阻碍可穿戴医疗设备发展的制约因素。
另外,医生参与度低。目前部分可穿戴设备具备血压、血脂、血糖检测等功能,但是临床价价值不高,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医学专业资源支持,没有优秀的专业医生介入,无法履行医学功能,更无法获得患者的认同。
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现处于探索期,市场产品繁多,存在同质化,且部分产品看似贴心,实则功能鸡肋。随着可穿戴设备向医疗靠拢,科技的发展,未来必然会有更大突破,也将有更大的市场。但目前面临数据准确度、数据安全性以及医生参与度等问题,离成熟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