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术

2021-01-21   杏林帮官媒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文章转载自:深圳二院介入科

黄疸是胆红素代谢障碍时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巩膜、皮肤、黏膜、体液等黄染的一种临床表现。胆红素来自体内衰老的红细胞,其生成、代谢及排泄与肝脏关系密切,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导致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黄疸。黄疸又因产生原因不同而分为梗阻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及溶血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顾名思义,主要由胆结石、各种良恶性肿瘤压迫胆道而导致的胆道狭窄、堵塞,胆汁淤积、胆红素升高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近几年来,介入治疗由于安全微创有效,在临床上被广泛的开展。恶性肿瘤压迫导致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一般分三步走:

一、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

1、外引流 先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在导丝的引导下,将有多个侧孔(侧孔的数量的多少、位置根据穿刺点和梗阻部位决定 )的引流管置入扩张的胆管内,导管头端放在梗阻的上方,即可将胆汁引流至体外,降低胆道系统内压力,缓解黄疸。

2、内引流 在外引流的基础上,或穿刺后在导丝的引导下,直接将引流导管头端要通过狭窄梗阻区,置于梗阻远端的胆管内或十二指肠内,胆汁即经引流导管之侧孔流入梗阻下端胆管,进入十二指肠内。同样侧孔的数量的多少、位置须根据狭窄部位决定。关闭留于体外的引流管即可达到内引流的目的。内引流避免丧失胆汁的弊病。

二 、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EMBE)

经PTCD引流1-2周后,患者黄疸导致的症状与体征已基本消退,化验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此时可经PTCD引流管置入胆管内支架于狭窄的胆管内,从而恢复自然的胆管系统。待也就是黄疸明确减轻后再更换为胆管内支架。

三 、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经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至肝总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显示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及肿瘤部位、数目后行灌注化疗,如有较明确的肿瘤供血动脉则在灌注化疗后用超选择导管超选入肿瘤供血支后行栓塞治疗。从而使肿瘤缩小,胆管狭窄的程度减轻,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介入治疗术,梗阻性,胆红素,黄疸,胆管,动脉,胆汁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