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记录,利用氨基酸实现高储能,最新成果登上《德国应用化学》封面

2021
01/20

+
分享
评论
生物世界
A-
A+

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曾描绘江南美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时光荏苒,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烟柳画桥的西湖美景得以延续,依赖于我们对地球家园生态的呵护。


随着人口增长,地球资源日渐紧缺,给人类带来日趋严峻的生存挑战;而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迫使我们亟需大力发展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高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有赖于储能技术的发展


使用水作为介质的水系有机液流电池,是具有较高安全性的储能系统。


近日,西湖大学理学院王盼课题组等在 Angew. Chem. Int. Ed. 杂志发表了题为:Biomimetic Amino Acid Functionalized Phenazine Flow Batteries with Long Lifetime at Near‐Neutral pH 的封面论文。 


该研究发展了新型仿生设计水溶性吩嗪类化合物,赋予水系有机液流电池体系优异的稳定性(即极低的电池容量衰减)提供了一种新型高稳定性水系有机分子结构骨架设计策略,为进一步设计构建高性能水系液流电池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王盼课题组2020级博士研究生庞帅为第一作者、科研助理王昕怡为第二作者。


液流电池趋势——水系有机液流电池


近年来,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使得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成本快速降低,对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减少碳排放量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受到地球自转及风天雨雪天气变化的影响,存在间歇波动性(即间断性供应),这对大规模储能调节系统提出了安全、稳定、可靠方面更高的要求。


液流电池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行储存,它通过活性物质在电极表面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储存和释放能量。其储存电能的容量由外部储料罐的大小决定,使得电池的能量转化不依赖于电极大小,而是电解液的总量。


水系有机液流电池作为液流电池的一种,它使用水作为介质,是具有较高安全性的储能系统。它的活性材料,来源于自然中储量丰富的碳、氮、氧等元素,这些元素在分子结构上可编辑可调节,能够通过有机官能团得失电子的氧化还原行为,完成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有机分子中的多电子转移及其多样的可设计性,赋予了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独特灵活的优势,使之成为液流电池发展的新趋势。


大自然中的氨基酸——能否带来“新希望”?


在水系液流电池领域,一系列基于蒽醌、紫罗碱、二茂铁、氮杂芳环等有机结构骨架的分子,已展现了较为良好的性能和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绝大部分研究工作都是基于商业可得的已知功能染料分子;基于吩嗪类有机结构骨架的衍生物,在前序报道仅有几个例子,均存在水溶性差和会发生化学分解(即不稳定)等问题,且该类化合物衰减机理尚不明确。


为改进现状,西湖大学的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了自然界来源广泛的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基本单元,氨基酸是正常代谢、维持生命的基础物质,通过折叠组装构成蛋白质特定的分子结构,赋予其生物活性。研究人员创新地使用氨基酸作为功能化基团(即官能团),引入到吩嗪骨架通过简单的一步偶联反应,利用氨基酸的水溶性特点及给电子特性,合成了一系列不同位置不同取代基功能化、具有双电子转移中心的水溶性吩嗪类衍生物(AFP)


图1.氨基酸功能化吩嗪衍生物(AFP)的合成


1,6-AFP——造就年衰减仅0.5%的水系液流电池


氨基酸的给电子特性,降低了电池氧化还原的电势,拓宽液流电池的工作电压范围;而氨基酸的天然水溶性特点,进一步提高了液流电池的能量密度。


课题组系统地探究了吩嗪衍生物“AFP家族”的不同“成员”(即不同支链及不同位置的氨基酸),对水系液流电池性能的影响。结合核磁、高分辨质谱、CV测试等分析手段,他们考察了该类化合物在氧化/还原状态下的稳定性。


图2.“简版”的水系液流电池系统


研究表明,1,6-AFP具有稳定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尽管1,8-AFP、2,7-AFP同样具有稳定的氧化态,但其还原态易于发生氢的互变异构,失去氧化还原活性并进一步降解,在电池测试中其容量迅速衰减。研究人员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合实验结果,对该类化合物的衰减机制做了详尽分析,同时对其他不同氨基酸和取代位做了系统的总结与预测。


图3.AFP的降解途径及机理


明星分子1,6-AFP在pH8,1M电子浓度下,在水系液流电池的长时间的恒压充放循环过程中表现优异。在实验测试了99天之后,通过核磁及电化学手段并没有观察到任何化学分解。该液流电池具有极低的容量衰减(0.000002%每圈, 0.0015%每天)在长时间充放电的状态下,仅表现出每年0.5%的衰减——这是目前所有报道中,有机液流电池低衰减的新纪录保持者,在水系储能系统中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


图4. 1 M 1,6-AFP (pH 8) 的电池循环表现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氨基酸,新材料,电池,液流,化学,分子,衰减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