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后总觉得门忘了锁,得跑回去看看;
每隔几分钟就下意识看手机,唯恐漏掉消息;
明明很困,却总是熬夜玩手机;
这些行为你时常发生吗?其实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
强迫症行为
,
强迫症
在一般人群中非常普遍,全世界有将近十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强迫症。严重强迫症的危害很大,因为有不由自主的思想纠缠,或刻板的礼仪或无意义的行为重复,严重影响患者注意力,以及学习和工作,严重的可以完全丧失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导致精神残疾。患者无力摆脱,造成内心的极大痛苦,但可供强迫症患者选择的有效治疗方式却少之又少。2021年1月18日,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Medicine 杂志发表了题为:
High-frequency neuromodulation improves obsessive–compulsive behavior
的研究论文。通过非侵入性神经调节
(例如
经颅交流电刺激
,tACS)
,可以根据个体的神经生理动态对干预进行个性化设置。已经有通过这样的个性化干预措施改善强迫症行为的治疗研究。此前研究曾将强迫行为与过度的习惯学习联系起来,
强迫行为被认为是过度
的习惯学习的结果,这
是由于额叶纹状体
中的
异常导致学习行为的重复执行。研究团队利用一种无创方法测量了参与一项强化学习任务的124名受试者的脑活动模式。用低频电流刺激了他们眶额皮质内的特定脑网络,发现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调节奖励引导而非惩罚引导的选择行为。

将频率调谐到控制学习和奖励选择行为的脑网络活动模式的低频电刺激或能减少人们的强迫行为。研究团队发现,5天的慢性刺激可以让强迫行为的减少持续3个月,症状最重的受试者改善最大。这项研究结果表明,
无创、个性化的脑回路疗法具有治疗强迫行为和相关症状的潜力
。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奖励、学习和强迫症的神经生理学理论。这种新的个性化脑调节方式有望给受酗酒、受强迫进食、赌博、购物等行为折磨的患者带来长期获益。
此外,本期 Nature Medicine 杂志还发表了一项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题为:State-dependent responses to intracranial brain stimulation in a patient with depression 的研究。
深部脑刺激是治疗严重抑郁症的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但随机试验缺乏疗效。 研究团队在严重抑郁症患者中植入了多部位颅内电极,并系统地评估了对局灶性电神经调节的急性反应。 实验结果发现了复杂的独特情绪反应,这些反应起效迅速,可再现,并且与背景和状态有关。这些研究结果为通过颅内电刺激治疗抑郁症等神经疾病体提供了概念验证。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01173-w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01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