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发现8种变异新冠病毒,最新研究中包含着不安的信息

2021
01/20

+
分享
评论
医殇宏哥
A-
A+

医殇小编按:

       通篇阅读完之后你就会发现为什么英国出变种病毒的时候,全欧洲都ban了英国,后来南非出了新变种,最近巴西的变种出来了,英国也开始ban巴西了.......而据说巴西当地亚马逊地区的玛瑙斯市出现了新冠二次感染患者,这可能就是变种病毒引起的二次感染。

        对于变种病毒的表述,国内的疫苗宣传时这样的,只提了英国,没提其他地区的变异病毒,请仔细阅读哦:“国药集团表示,临床试验数据证明,该疫苗是广谱保护的,面对全球不同地区的毒株,都能起到很好地交叉中和效果。目前,专家们正在测试该疫苗对英国发现的变异病毒的防护效果,初步结果还不错,确实可以保护接种者不受该病毒侵袭。

       但是不管怎样,疫苗能打还是打了吧,再怎么样,最坏的结果逃逸发生了,也能防御部分病毒的侵袭。严防死守得心理千万不能松懈,虽然我觉得可能需要世界一盘棋才能真正靠人力控制了,但是这些不争气的其他国家,真的快把能逃逸的病毒”养蛊“养出来了。人类可能会和新冠长期作战了。

      又或者把命运交给上天,期望它越来越弱,期望它突然消失.....

综合健康时报、@为格命思奔、@子陵在听歌等信息

疫情以来,有多国报告发现了新变异的新冠病毒。

当地时间2020年12月31日晚,世卫组织正式通报了新冠病毒自出现以来的主要变异情况,主要为取代最早发现毒株的D614G突变、与水貂相关的Cluster 5、最初出现在英格兰东南部的VOC 202012/01变体和在南非检测到的N501Y突变。

2021年以来,日本、巴西报告1种、美国报告2种、德国报告1种,累计共发现了8种变异的新冠病毒。

日本和巴西携带多种突变的P.1变异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染力

1月10日,日本政府表示,从4名来自巴西的入境日本旅客中检测出了一种有别于在英国和南非出现的新的变异新冠病毒。1月14日,巴西和英国研究人员在分析采集自巴西亚马孙州的新冠病毒样本时,发现了与日本报道一致的新型变异新冠病毒,并将其命名为P.1。这种变异病毒携带E484K、K417T、N501Y等多种突变,与在英国、南非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有部分相同之处。巴西卫生部15日宣布,巴西亚马孙州确诊首例由当地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导致的二次感染病例。18日,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表示,韩国确诊首例感染在巴西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的病例。

美国发现两种新冠病毒变种,传染性更强

当地时间1月13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报告称,他们发现了“可能源自美国的两种新冠病毒变种”,其中一种在去年12月底至今年1月初3周时间内迅速成为俄亥俄州哥伦布市主要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研究人员称,与最开始在英国检测到的新变异株一样,在美国发现的这些新变异似乎增强了新冠病毒的传染性,但看起来并不会降低疫苗的有效性。

德国:一医院35名确诊患者样本中发现未知变异毒株

1月18日,德国巴伐利亚州一家医院发现新型变异新冠病毒。该医院73名患者和医护人员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其中35名确诊患者的样本中发现未知的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变异毒株样本已送至柏林的有关机构进行进一步分析。该医院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不同于英国、南非和巴西。目前尚不清楚这种新型变异病毒是否具有特殊的传染性。

当地时间1月13日,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考虑到未来变异病毒的流动传播,2021年全球疫情或将更加严峻。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强调,虽说很多国家已经拥有了疫苗,但在疫情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世界依旧需要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地战胜疫情。

@子陵在听歌

剑桥大学Gupta实验室在推特展示了接种辉瑞/BioNTech的COVID-19疫苗BNT162b2对英国突变株B.1.1.7保护力变化的原始数据

1. 截止到目前,Fred Hutch研究所的Bedford分析的6089个丹麦SARS-CoV-2病毒基因组序列中,3%为英国B.1.1.7突变株;3093个美国病毒基因组序列中,1%为B.1.1.7突变株。B.1.1.7所占比例增长十分迅速。今天剑桥大学教授、传染病医生及HIV耐药突变专家Ravindra Gupta在推特上传了他一个重要的实验结果。

Gutpa这项研究构建了B.1.1.7的假病毒,这个假病毒含有del69/70,del144/145,N501Y,A570D,P681H,T716I,S982A,D1118H突变。该研究选取了15名接受BNT162b2首次接种后21天的接种者血清,发现相比野生型毒株,这些接种者的血清对B.1.1.7的中和活性(ID50)显著下降,下降中位数为3.85倍(IQR 2.68-5.28)。虽然接种者血清对B.1.1.7中和活性下降,但接种者血清依然对该毒株具有中和活性(图2)。Gutpa认为del144/145突变可能对中和活性影响较大。之前强调过的,相比PRNT50/80,假病毒中和试验具有一定缺陷,因此现在还需要大样本量的疫苗加强接种7天以后的金标准中和试验进行进一步验证。

2. B.1.1.7虽然棘手,但从目前证据来看,南非毒突变株501Y.V2的E484(位于RBD内)突变对于既往感染和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的抵抗性更显著。华盛顿大学Bloom实验室之前上传的数据证明3/8的COVID-19康复者血清对E484K突变株的结合(或中和)活性降低10倍或以上

Bloom组在今天南非突变株的501.V2的科学会议上进一步报道了随访研究,发现11个COVID-19康复患者中9个的血清样品对含E484突变的毒株的中和活性显著下降(82%),其中部分样本下降10倍以上。而来自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NICD)的研究结果更让人忧虑,该研究发现44个COVID-19康复患者中的21个的血清(48%)对501.V2突变株的完全失去了结合能力,即病毒表位发生了完全逃逸(图3)。这符合我们之前预测的病毒发生了抗原漂移。但幸运的是,T细胞对501.V2突变株的免疫反应依然保存,这可能在一定程度可以帮助宿主预防重复感染。

@为革命思奔(微博介绍为健康博主,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博士。聚焦冠状病毒结构、疫苗、抗体的科研民工。)

新冠病毒的生存策略大概是这样的:一开始在人群中快速扩散,因为大家都没有预存免疫,一路长驱直入。然后开始变异。

变异存在两类:第一类是“增强自己”的突变。就是扩大传播能力。D614G很可能属于这一类。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疫苗防控这类突变基本没有压力。真正严重的是第二类,就是抵御宿主免疫的突变。最近报道的新突变株大致属于这一类。第二类突变怎么出现的呢?极有可能跟抗生素的耐药性的产生类似,在免疫功能不全或久治不愈的患者中,免疫系统不能短期杀灭病毒,于是逃逸突变逐渐产生并积累,然后扩散。

两类突变在大范围和长时间的传播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很不幸,第二类突变的出现来得比预想中早了一些,意味着通过疫苗彻底铲除新冠的窗口正逐渐丧失。新冠极有可能演化为流感一样,年年爆发。这是我曾经最不希望看到的样子。

新冠的疫苗很容易做,因为有一个免疫原性很强的RBD。RBD上又有一个极易诱导中和抗体产生的位于受体结合面上的RBM(就称优势表位吧)。我们一直以为这是病毒的最大弱点,但事实上却有可能是这类病毒的生存策略。这样病毒感染后(或疫苗接种后),诱发的主要免疫反应高度集中于优势表位,针对其他位点的很少(因为糖基化覆盖之类原因)。这样病毒就有可能通过优势表位上的少量氨基酸位点突变抵抗免疫反应。尽管优势表位上的少量突变不足以完全逃逸,却也能逃逸大部分。有很大的可能在这样的突变之后,预存的其他抗体已经不足以完全杀灭病毒,反而激发病毒在相对小的抗体压力下进一步突变增强适应性,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突变产生的速度会进一步加快。目前看到的几个变异毒株都出现多位点同时变异的情况,似乎可以印证这一点。同时因为有这样预存针对突变株的不完全的免疫反应存在,虽然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对减轻症状还是有作用的。所以新冠在有预存免疫的人群中会逐渐变得温和。很有可能变成流感一样的。这样的结局就是,人类和新冠病毒达成某种程度的妥协,新冠流感化。

根据结构分析,几个突变株当中,英国株问题不大,但南非株和巴西株的突变有可能导致一大类germline为VH3-53的中和抗体失效,这包括了当下很多著名的抗体。总体算下来,南非株和巴西株有可能导致半数针对RBD的强效中和抗体失效。

疫苗到底如何呢?再等一下结果吧。这种研究一般做得很快。当下的几个疫苗公司宣布的结果都是对英国株有效,然而闭口不谈南非株和巴西株。说不定已经在升级疫苗了。

如果突变逃逸的话,应该是对所有疫苗的逃逸,不管什么技术路线。而病毒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在疫苗升级更新方面要快得多。
如果真逃逸,怎么办?下面是我能想到的:

1. 继续加快打疫苗。不管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只要批准的都是利大于弊的。预期即使病毒因抗原进化逃逸,预存的部分遗留免疫反应也会发挥一定作用降低症状。

2. 全世界的顶尖科学家在一起努力。他们比你更着急。你能想到的,他们基本都会想到,比如更新疫苗,做多价;比如加速筛选广谱中和抗体;广谱疫苗也是一条途径,但当下应该已经来不及了。

3. 研究病毒突变的方向,未雨绸缪。在高等级实验室是可以做实验,让病毒在康复病人血清抗体压力下研究突变方向的,这样就有可能根据出现的逃逸突变类型进行预判更新疫苗。我非常希望病毒RBD区域的变异会是一个闭环,来回就是那么几种方式。但大概只是一厢情愿。

4. 推动建立全球防疫统一战线。病毒没有国界,突变体也没有。

5. 增加测序,继续密切监控突变株的走向。

6. 对国内来说,加强防控吧。别再粗心大意了。口罩戴起来。

7. 慢性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严格隔离治疗。并严格杜绝动物传播。

我不想危言耸听。这篇文章在手上放了有几天了。但是,新冠2.0正在逼近,这样的困境或早或晚,终会面对。全人类携手,以最大的决心,迎接挑战吧。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新冠病毒,变异,研究,疫苗,突变,毒株,抗体,血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