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子渤、姚清、鲍思涵、闻月、孙海源、王然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编者按: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我们会沉默、恐慌,但绝不会退缩
1月12日凌晨四点,带着院领导的关爱、嘱托,我们踏上了驰援石家庄藁城的汽车。在这里,我们并肩作战的一共15位兄弟姐妹,都是来自不同科室的同事,队长是有驰援武汉经验的董子渤,有队长这颗定心丸,我们对“抗疫胜利”更是信心百倍。
在这些并肩作战的日子里,我看到了董队长不仅对自己队伍细致入微的把控,还对其他队伍传道授业的关爱;杨队长对姐妹们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更看到了大家风雨同舟、砥砺前行的决心。
1月15日下午,通知晚上去增村镇,那是灾情严重的地方之一,队员们也是血肉之躯,也会沉默,也会恐慌,甚至哭泣……但是始终没有人退缩。在杨桂君副队长的安慰和董子渤队长驰援武汉的经验鼓励下,姐妹兄弟互相加油打气,一起把恐慌打倒。
有人说,让人底气十足的,从来不是尊重与公平,是被偏爱。而我们这支队伍,就是带着青县人民医院的偏爱,关爱,支持,与队员们同舟共济的精神,才信心百倍的站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杨桂君的大女儿为妈妈加油
今天(1月15日),是青县人民医院15位护士到省会石家庄开展核酸采集工作的第四天。从微信群里传回的信息,感觉大家越来越像一名真正的战士了。每一次有任务,大家都争先恐后。队长董子渤更是做出了表率,每次有命令,他总是第一个回答“是”“收到”“明白”“青县队已到达”.......有时间就组织大家学习、讨论、培训。同时,和副队长杨桂君合作,全面照顾队员的衣食住行,事无巨细。
上午五名人员接到紧急任务,领命外出采集核酸,他们是:杨桂君、鲍思涵、闻月、孙海源、于蕊。下午,其它人员17:30接到任务,刚刚集结出发。今夜,又有一场硬战在等待着这些年轻的孩子们,今天,青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为大家送去了防护物资和生活用品,保证一线人员的物资给养充足。
援石队员们表示,感谢家乡人民的关心,一定要不负众望,抗疫到底!
你见过凌晨一点的石家庄吗?
我见过。现在(1月16日)是来石家庄的第五天,刚刚结束增村镇第六次核酸检测。没有心情,没有胃口吃晚饭,满满的都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去时的路上,我就很恐惧,来了这么多天第一次真的害怕了。
任务急,人数多,晚上出发,还是疫情爆发点……到了增村镇政府,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穿防护服的同事,乌泱泱的白,泛着恐怖的颜色……我和加欣相互监督,万分仔细的穿防护服完毕,加欣给我写完名字说:我给你加个回家过年吧!我瞬间绷不住了,“别,你说这个我真受不了了……”强忍着泪水,往回憋,不能把口罩浸湿了,会增加感染风险。到了村庄,全村入户采集。路程远,天气冷。咬牙跺脚,在心里一直给自己打气,别人都可以,你一定也可以!听到村民们一声声“辛苦啦!”“谢谢你!”更是凭生了一股力量。
我从来只认为自己是白衣,此时此刻,我想我可能是天使!
1月16日凌晨1:08姚清和她的战友们于增村镇政府拍照留念
1月17日是来到石家庄执行任务的第6天。连日来,我们已经为石家庄增村镇及其周边村镇群众采集咽试子2万余份。
去年2月疫情初期,我曾奔赴湖北武汉支援,此次驰援石家庄,我也毅然第一时间报了名。作为青县医疗队的领队,我深感责任重大,毕竟人命关天,既要完成为石家庄当地人民的采核任务,又要照看好全部医疗队员。
1月12日,到达石家庄后,我第一时间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对接,给队员们进行简单的培训后就开始了紧张的采样工作中。采样期间,我们每天工作10余个小时。为了避免上岗期间去厕所,队员们坚持不喝水,还穿上了纸尿裤,轮换下来简单地吃口工作餐,又再次回到岗位上,一天工作下来,已腰酸背痛。
工作之余,我会通过会议、微信等多种形式和队员们分享自己在武汉抗疫期间积累的宝贵经验,反复提醒队员严格遵守住地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并向当地领导提出优化工作流程的建议,确保每一名队员安全防护到位。
每一次出任务,我一定看着所有人按规定消杀完毕,不会计较等待的时间有多长,寒风有多刺骨,有多长时间没有进食饮水,不会计较是不是本院的、本县的、本市的……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要去做到最好。
今天(1月17日)是我们来石家庄的第六天,现在是晚上8:48,今天所有工作完成,静下来,梳理记录一天的收获和感悟。
今天去的地点是增村镇,由于上次去执行其它的任务,错过了昨天的“夜行增村镇”,听伙伴们讲诉他们的“壮举”,感觉自己没参与还挺遗憾的。今天早晨出发时,队长董子渤告诉我们三级防护,提醒大家严格执行消杀规范,我就明白了疫情的严重性。换好衣服,我们被分成了几个人一小组。
上了车,当地居民告诉我们将要去的地方是紧邻小果庄村的北桥寨村,这个村子确诊加上阳性居民共30多例,村子相邻的几个村庄已经全部隔离,空无一人。我和王哲老师互相捏了一下手,给彼此打打气。途中非常安静,连空气都是安静的。到了目的地,当地居民告诉我们,这是他们第七次核酸检测。每一次都有阳性病例出现,听到这我更是不敢松懈,生怕一个不注意就被病菌侵袭。
即使今天风很大,消毒液喷洒在手上刺骨的冷,为了保护他人也保护自己,也要一人一消毒。整整五个多小时里,不敢动一下脖子,生怕口罩和防护服分离影响密闭性。(等脱掉防护服后,整个脖子往下是僵硬的,缓了很久才敢转动)。虽然很累,手很冷,还很饿,但是当地村民非常配合,非常朴实,总是说着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来支援我们......来这儿以后,每天的心情感受都不一样,我想,这会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经历,这身防护服也是我这辈子穿过最帅的衣服,我要用文字和图片把它记录下来。
今天(1月17日)是我们驰援石家庄的第六天,今天我们的任务是负责藁城区增村镇北桥寨村核酸采集,这里目前已有30例阳性患者。
从初来之时的懵懵懂懂到在董子渤队长的带领及严格培训下使我们的防护知识掌握得越来越熟练深入,能够很好地做好自身防护措施。每天马不停蹄的工作,大家没有一句怨言,每天一起相互打气,彼此鼓励,无一不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我们同行6人分成3组,零上3度的气温夹杂着呼啸的北风,村民们排起了间隔一米的队伍,配合我们的采集工作。在采集点采集完毕,我们又徒步去为村里不方便出门的老人入户采集核酸。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最后一位老人的家里,看到老人戴着吸氧管,还是呼吸很费力的样子,经过询问得知老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高血压、糖尿病……需要大量的药物维持。家里人说氧气罐的氧气所剩不多,所需的药物也快没了。整个村庄被封,很难买到药物。
我向领队的村委会人员说明老人情况,领导们得知老人的困难,答应一定要帮助老人买到药物。任务完成,回往村委会时,抬头一眼看到“永远跟党走”这五个大字,瞬间感觉心底涌起一股豪气,是啊,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有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今天(1月18日)是支援石家庄的第七天,上午暂时没有任务,原地待命,但是还是为已经出发去前线工作的同事担心。这几天的任务已经完全把固定的小组打散,或许是和其他医院合作,或许是自己单独工作,才发现没有了团队就没有了主心骨,心里有些慌,但也得壮足了胆子像个勇敢的战士向前冲。
昨天的任务直接略过了早饭和午饭,来到村子后是一个人扛起了一个区域,队友们也去了各自的区域,看着队友离开的背影,我心里十分慌乱,想要求助,转念一想,是时候成长,必须要能独挡一面了。便转身和当地的志愿者去了所属的工作区域。
昨天石家庄的风真大,凌厉的就像吹过结了冰的水面都可以划出几道痕迹,抹了消毒凝胶的手有几个手指头冻的快没有了知觉,当地的志愿者安排了电三轮做代步工具,坐在电三轮的车斗里贪恋着太阳带来的一时的温暖,但太阳再大也抵不过当天的低气温。
这些日子核酸采集的频率很高,但当地的居民很配合,没有丝毫的抵触情绪,他们看着我的防护服问我:
“青县在哪里?”
“在沧州市”
“哎呀,你们大老远赶过来帮助我们,真的是谢谢啦!”
当地居民的道谢像一阵暖风,在这寒冷的冬天直接吹到我的心坎里,让心雀跃,鼓励着我继续前进。
从事护理工作这些年,我第一次领略了守护的含义,而我也会带着这些温暖的力量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刘鲁
审核:汪言安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