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SPD服务(5)

2021
01/19

+
分享
评论
小强还行
A-
A+

SPD服务在中国的真正落地是在北大人民医院的药品院内管理项目上。这个项目也是国家卫计委和商务部的试点项目。项目能够顺利落地有其时代背景,小强在此“道听途说”并“略述一二”。

自2007年郑某萸案之后,国家对药品进行重点管理。从审批、生产、配送和使用进行全面的管控。当时国内药品流通领域混乱。全国有类似国药集团、上药集团、华润集团、九州通、广药集团、重药集团等大大小小的药品流通企业逾万家,跑医院、代理一个或几个品种的各种“药虫子”比比皆是。多级代理、层层加价导致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医院终端药品的加成制度,让医院也参与到药品加价收取利益的链条中,更增加了管理优化的难度。要想解决问题,我们须采取“抽丝剥茧”方式,需要弄清楚层层加价的模式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为什么医院的药品会有加成?

层层加价的模式是如何运作的?药品从生产企业生产出来之后,通过代理商进入到医院。医院只收取进入医院的最后一个代理商的发票。生产企业销售给一级代理商的销售价格和医院采购价格之间的价格差并不透明。生产企业通过食药监部门审批并确定的利润空间丰厚的零售价格。以零售价格10%-15%的价格卖给代理商,赚取了自己的成本和利润,快速回笼了资金。代理商通过自己的代理渠道将药品卖给医院。由于差价太大,代理商会设定层层代理的方式完成整个交易过程。

为什么医院的药品会有加成?药品加成的含义是医院在药品采购价格基础上加价12%-15%销售给患者。所以在药品加成的年代,医院是能够依靠药品销售挣取利润。这种情况是国家政策导向。在公立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国家的财政实力有限,只能提供约10%政府资金,为了解决资金不足还要发展的矛盾,国家政策允许医院通过药品加成的方式自筹资金进行发展。公立医院的收入组成大致比例如下:国家拨款占10%左右,药耗加成收入占45%左右,医疗行为收费占45%左右。正是这种“加成制度”支撑了全国的各级公立医院的迅速发展。

“层层加价”和“药品加成”的弊端是让药品充分发挥其商品的属性,所有参与者都裹挟其中。医药代表频繁出入医院统方、药剂科作为利润和利益中心成为公关的重点、医生违规开药挣取回扣,而医院为了利润视而不见。滋生了腐败、提高了药价、医保支出大幅增加。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开始了北大人民医院药品在院管理项目。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SPD,服务,药品,医院,代理商,利润,价格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