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团队又有新发现:HBP水平与重症新冠肺炎病情加重及多器官损伤相关

2021
01/18

+
分享
评论
急诊医学资讯
A-
A+
  

期,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钟南山院士和孙宝清教授团队发表文章《肝素结合蛋白水平与重症新冠肺炎病情加重及多器官损伤相关》。研究表明,HBP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纵向分析显示,在器官功能障碍的任何影像学特征出现前5天左右,HBP即升高。因此,监测HBP水平可以作为感染SARS-COV-2后新冠肺炎病情加重和多器官损伤的一个有用的生物标志物


 
摘要

目的:对于最终需要更激进的治疗方案的重症肺炎患者而言,确定HBP是否为一个有用的生物标记物并与疾病加重有关。研究问题: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检测新型炎症因子肝素结合蛋白(HBP),并评价该生物标志物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设计与方法:研究18例呼吸衰竭合并脓毒症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其中12例临床病情迅速恶化,6例未恶化。并与1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新冠肺炎阴性的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比较。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HBP水平。结果: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随病情加重和疾病的进展,HBP显著升高。HBP升高出现在临床表现之前5天,并与患者的肺通气和灌注状态密切相关。说明: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HBP水平与疾病的进展有关。作为持续炎症和缺氧引起的疾病加重和多器官损伤的潜在介质,生物标志物HBP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研究内容


1

背景

2019年12月开始的新冠肺炎大流行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该病毒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对病毒基因组的测序分析表明,该病毒与2002年的SARS-CoV基因序列有79.5%的同源性,这意味着导致重症肺炎的致病过程可能在两种病毒之间有相似之处。   新冠肺炎的发病机制已逐步揭示,临床医生开始关注与之相关的炎性后遗症的康复和治疗。    
多项研究报道一些SARS-CoV-2阳性的患者,其临床情况稳定且核酸检测结果转为阴性后,却在病毒感染的后阶段突然恶化,甚至死亡。虽然检测存在假阴性以及因感染加剧导致的潜在慢性疾病可能是促成因素,在病毒核酸阴性的情况下,由SARS-CoV-2引起的炎症状态仍可能持续。   感染阶段可能会发生继发性的炎症风暴,导致多器官衰竭。   因此,有必要对新冠肺炎患者病情恶化的机制提出新的认知,建立可能显著改善预后的干预措施。   与病情加重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在此方面非常有价值。   
肝素结合蛋白(HBP)   ,又称天青杀素或阳离子抗菌蛋白37(CAP37),储存于中性粒细胞(PMN)的分泌小泡和嗜天青颗粒中。HBP释放后的第一个靶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通过诱导细胞骨架重排并导致血管内皮屏障通透性增加而放大炎症效应。抗原、炎症因子、细胞因子和酶可刺激PMN以胞吐的方式释放HBP。脓毒症相关研究表明,与C反应蛋白(CRP)或降钙素原(PCT)相比,HBP作为严重感染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同。考虑到重症感染时HBP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系统性血管炎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推测HBP升高可能介导重症新冠肺炎病情加重的发病机制。   

2

材料与方法

该研究在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纳入18例重症呼吸衰竭和临床表现为病毒样脓毒症的患者。其中12例符合新冠肺炎病情加重前的临床稳定期,其它6例无加重。严重感染临床稳定期的参考标准是:生命体征稳定24小时以上(体温<37.5℃,心率<100次/分钟,呼吸频率<24次/分钟),无休克,无呼吸困难、胸闷等呼吸道症状。
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新冠肺炎阴性的呼吸衰竭患者15例作为对照。详细记录临床信息,并测定每个参与者的HBP水平。本研究历时125天。分别设置两个时间点:入院时间点和临床稳定时间点。对每个患者的不同临床状态/阶段进行综合评估和区分。   
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Jet-iStar30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浆中HBP水平(中翰盛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浙江)   对肺部病变进行影像学检查,获得胸片 (chest PA & LAT) 及定量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分析。   

 

3

结果

一、临床特点

如表1所示,18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HB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呼吸衰竭患者。新冠肺炎患者的CRP和PCT也更高。表2显示了12例病情加重患者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这些患者的HBP持续高水平,并随着病情的加重而进一步升高。相反,6例未恶化的患者随着病情的稳定而HBP水平下降(表3)。

二、HBP变化及其与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病情加重组HBP与PMN呈显著正相关(P<0.05,r=0.35),而缓解组HBP与PMN无显著相关(图1A)。HBP与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组成的炎症指标相比(图1B和补充表1),IL-6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升高最为显著。进一步将这些变量投射到炎症指标和HBP的平面上,以更直观地显示线性关系,发现IL-6与HBP呈显著正相关(r=0.693,P<0.001),且与疾病持续时间也呈显著正相关(P<0.001)。



三、凝血指标分析

与内源性凝血密切相关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加重期比临床稳定期要长(补充表2)。D-二聚体在加重期比临床稳定期明显升高,并与HBP呈正相关。然而,患者的临床表现不符合DIC的诊断标准。



四、血气指标与肺渗出水平的相关性

入院时HRCT和胸片的肺积液变化数据与随后不同临床时期的HBP轨迹进行比较(图2A)。临床稳定期后的加重期HBP升高较早,在35-40天左右,而HRCT和胸在45天左右达到峰值。通过计算HRCT与胸的相关函数(图2B和2C),发现HRCT与胸滞后5天时与HBP的相关性最强。因此,HBP在HRCT和胸片前5天左右升高并达到峰值。进一步的分析显示,HBP与PA-aDO2、Qsp、Spiro-Index和OI相关(补充图2)。



五、新冠肺炎患者肺外器官功能的评估

在临床稳定期后的加重期,AST、CK、CK-MB、cTnI和Mb的总体水平在35~45天升高(补充表3,补充图3A)。与HBP水平变化(峰值在35~40)相比,上述5项指标的变化有一定的时滞性在计算了互相关系数(补充图3B)后,发现5天的滞后再次与HBP产生最强的相关性,HBP的峰值比AST、CK、CK-MB、cTnI和Mb早约5天。



选择尿素氮(BUN)、肌酐(Cr)、钾离子(K+)作为反映肾功能的指标。在加重期,BUN和Cr呈显著上升趋势,而K+无明显上升趋势(补充表4和补充图4A)。在此期间,腹部CT显示肾脏无明显异常。CCF分析(补充图4B)显示BUN、Cr与HBP呈显著正相关,说明BUN和Cr的变化与HBP的变化相似,同样有5天的时间滞后对于K+,数值稳定且没有明显的上升或峰值,因此K+与HBP的相关性很弱。


 

4

结论

 

从影像学角度看,HBP升高先于肺部病变进展。与常用的炎症因子CRP、PCT和淀粉样蛋白相比,  HBP不仅可以作为评估重症患者炎症程度的生物标志物,而且在炎症进展机制中也是一个重要的介质  肺外器官损伤与HBP水平的相关性可能是由于新冠肺炎病情加重的后果。肺损伤的炎症和缺氧可能是直接原因。因此,我们认为  监测HBP水平可以作为新冠肺炎病情加重和多器官损伤的一个有用的生物标志物    此外,针对HBP的早期干预以改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Heparin-binding protein levels correlated with aggravation and multi-organ damage in severe COVID-19.DOI: 10.1183/23120541.00741-2020.  


-THE END-
 

来源:行业快讯  
版权归原作所有,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急诊医学资讯  
↓↓↓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2020累计1699万次阅读 ·  21万次收藏<

 · 

◆ ◆ ◆  ◆ 

·  急诊  ·  医学  ·  资讯  ·

我的2021,与10w+读者一起

关注百姓健康,关注医生命运


下方点赞,再点"在看"写想法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新冠,HBP,重症,肺炎,患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