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苗保护率肿么了:美国辉瑞29%?中国科兴疫苗50%?

2021
01/17

+
分享
评论
疫苗与科学
A-
A+

这两天,很多群在疯传质疑美国辉瑞公司对疫苗临床试验数据做手脚,实际疫苗保护率只有29%的文章,想必很多网友都看到了。

陶医生在微博上明确表态:

我不相信FDA会那么坏或那么蠢,那等于毁了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金字招牌啊。

如果这真是川建国干的,那真是立奇功了,来中国避难我不反对。

陶医生虽然不相信辉瑞作假,但也拿不出证据来。说实话,陶医生没有太多研究辉瑞在美国FDA层层审查下发布的数据,毕竟美国FDA不是满嘴跑火车的川总,其专业性仍然是全球范围内最顶尖的,FDA的专家们也都不是吃素的。我不怀疑美国FDA,就像我不怀疑美国曾经登月一样。

好在,有不少人也在研究这件耸人听闻的“丑闻”,陶医生看过他们的研究报告,认为摆事实讲道理,真实可信。下面,我把他们研究的两个结果呈现出来:

首先,质疑者被挖出来,原来是反疫苗(Anti-vaxxer)阵营的中坚力量。

陶医生向来不提倡因人废言,就算是逃到美国变成汉奸的方舟子,我也愿意承认他在医学上对我有过醍醐灌顶的贡献,他的很多科普相当不错。

然而,方舟子现在屁股坐在美国一边,千方百计黑中国,还用各种似是而非的科普黑中国疫苗。他的话就算有些看上去有道理,实际也是暗藏坏心,对这种人就应该废言。

比如科兴的COVID-19疫苗在巴西开展临床试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例死亡,暂停试验,后来证实是自杀后恢复了试验。以方舟子的科学素养,他完全应该意识到这很可能只是巧合,但为了黑中国,他用了一正一反两个话术引导公众认为中国疫苗不安全。大家试试能看出来么?

第一个话术,故意把不确定因果关系的【不良事件】正说成有因果关系的【不良反应】,黑中国疫苗的安全性。第二个话术,用【中国接种几十万人都没有不良反应,肯定无关】来反说,暗示是中国的疫苗安全性监测数据不真实,黑中国的疫苗监管体系。

缺乏科学素养者,很容易觉得方舟子讲的有道理,进而对中国疫苗的安全性和监管产生不信任。所以,对于屁股坐歪的方舟子,直接无视即可,即便有些话看似有道理也不要相信。

对辉瑞疫苗保护率质疑者的反疫苗背景挖掘,主要来自微博网友@子陵在听歌,主要内容如下:

彼得-多西是质疑辉瑞疫苗数据作假一文的作者,他把这篇质疑文章发在了BMJ Opinion。BMJ是《英国医学杂志》的简称,是一本正经优秀的专业期刊。但是,BMJ Opinion只是BMJ办的一个博客,任何注册用户都可以在上面发表博文,不需要专家同行的审核,它和新浪博客没有任何区别。

多西曾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历史、人类学、科学、技术和社会博士学位,但不是医学专业人员。他在多个媒体有专栏,对疫苗进行评述,主要批评政府的疫苗接种推广行为,他去年批评COVID-19疫苗推广的评论引起了强烈反弹。

BMJ Opinion正是多西的阵地之一,因此去年也受到了强烈的评判。但是BMJ Opinion是一个自媒体平台,他们认为不应该限制任何人的言论自由,依然保留了多西和其他反疫苗者(Anti-vaxxer)组织者的言论。多西是Anti-vaxxer运动的重要成员和“科学顾问”之一。

其次,被质疑的数据并非没有合理解释。

多西提出的关键性质疑是:在辉瑞疫苗的全部志愿者中,总共有3410例疑似病例,疫苗组发生1594例,安慰剂组发生1816例。如果把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都纳入计算,那么辉瑞疫苗的保护率就不是95%,而是29%或更低!

辉瑞疫苗计算出那个95%的保护率,参与计算的只是确诊病例,只有170人。比疑似病例少太多了,辉瑞公司会不会为了美化保护率,故意把疑似病例全部剔除呢?

普通人猛一看,肯定会觉得多西的质疑很有道理,然而这个质疑实则不堪一击,不是坏就是蠢。辉瑞为何剔除那3410例疑似病例?因为他们核酸检测阴性,当然不能算感染者了。当然核酸检测并非100%准确,有些感染者可能需要好几次才能被发现,但核酸检测无疑是目前确诊感染最高效和可靠的方法了,没有之一。

中国每次有疫情暴发,不就是靠着核酸检测来迅速确定感染者并及时隔离的么?难道要我们放弃相信核酸检测么?

多西认为核酸检测阴性的疑似病例不能排除感染,应该和核酸检测阳性的确诊病例一并计算保护率,这不是胡搅蛮缠么?中国动辄上百万人检测核酸,绝大多数都是阴性,如果阴性者全都不能排除感染,那这核酸检测的意义何在呢?

多西看似在质疑辉瑞疫苗,实质上是在质疑全球公认的、最可靠的核酸检测诊断法,这要么是坏,要么是蠢。结合之前多西反疫苗的黑历史,陶医生认为他就是坏而不是蠢。

所以,辉瑞疫苗的保护率还是95%,不是29%,这个质疑就是反疫苗人士的泼脏水,属于西方特色。

那么,中国科兴疫苗最新保护率50.4%,陶医生怎么看呢?

疫苗第3期临床试验的最重要目的,是验证疫苗的真实保护效果,其次是安全性。

中国疫苗目前披露过多个保护率数据,分别是2020年12月9日阿联酋公布国药北生疫苗保护率86%;12月24日巴西公布科兴中维疫苗保护率超过50%;12月26日土耳其公布科兴中维疫苗保护率91%;12月24日国药北生在其官网上公布保护率79%;2021年1月8日,巴西公布科兴中维疫苗保护率78%,对中、重症保护率100%;2021年1月12日,印尼公布科兴中维疫苗保护率65%,同日巴西公布科兴中维疫苗保护率50.4%,对重症保护率100%。

美国辉瑞疫苗发布过两个保护率,分别是90%和95%;美国Moderna疫苗发布过两个保护率,分别是94.5%和94.1%;英国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发布两个保护率,分别为62%和90%(平均70%);俄罗斯卫星5疫苗保护率92%。

从以上结果来看,中国疫苗保护率的发布存在两个问题:一个发布得太多,一个是数据忽高忽低。这两个问题导致中国疫苗保护率的权威性不够,而且多数保护率数据发布时并未提供原始数据。由于中国疫苗在境外多个国家做临床试验,一定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其中之一可能是相关数据发布的主导权并不是中国说了算。

客观来说,COVID-19病毒感染者表现多样,从无症状感染者,到轻症感染者,到需要住院的感染者,甚至导致死亡。这就导致在计算保护率时,把怎样的病例纳入计算标准,可能不完全统一,这是一个大问题。此外,在样本量、人群、地区都不一样的情况下,得出不同的保护率也并不意外。

病毒的复杂性:确诊一个病例,有时也很折腾

鉴于病毒如此复杂的生态,用现有疫苗毕其功于一役,可能无法实现,但我们可以用疫苗循序渐进地先大幅度控制疫情,避免伤残和死亡,再通过改进疫苗和提高接种率来最终消灭病毒或把病毒压制在最低流行水平。

陶医生认为,单一的50%疫苗保护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必须根据我们对病毒的认识,对疫苗保护率进行细分,分阶段来实现疫苗可控制的目标,这种疫苗使用策略的调整,是完全有必要的。以下是我提出的三级疫苗控制目标,抛砖引玉吧:

最低目标:对需住院感染的保护率≥80%,预防重症和死亡;

中级目标:对有症状感染的保护率≥80%,把疫情降到低水平;

终极目标,预防任何感染的保护率≥80%,消灭病毒。

终极目标或许永远无法实现,但只要能实现前两个,人类社会恢复常态就完全可以做到了。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疫苗,保护率,科兴,病例,核酸,感染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