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带孩子玩积木,真想不到,居然会有十个好处

2021-01-16   大道5疆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孩子对积木的描述

孩子玩积木有两个多小时了,很专注地玩儿,口中还不断说着“台词”。可是,从这堆玩偶和积木,能看出啥来?两支部队、三个瞭望塔,飞碟发射基地、城堡……每一个玩具偶都有自己的角色,有名字,有自己的“必杀技”,互相战斗、互相比赛、互有胜败……

这是一个不到五周岁孩子的日常玩耍,而这种玩耍,对孩子来讲,是非常有益的,好处多多。


(1)原始的、木制的玩具

孩子要玩原始的、木制的玩具,这些玩具都很简单、古朴,但形状丰富,给人以充足的想象空间;也可以让孩子远离塑料的、远离声光电的玩具。那些玩具虽然“生动、形象”,但留给孩子的想象空间太少,塑料对身体也不好。所以,除积木外,水、沙、泥、雪、土、石头、木棍等,也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2)练习手部的精细动作

积木能练习孩子手、手腕和手臂的精细动作,玩积木时,需要“拿”、“捏”、“提”、“推”、“摆放”等动作,以及做这些动作时需要掌握好“分寸”的平衡感,而这些可很好地促进孩子的精细动作的发展,还可促进语言发展。

(3)促进手眼协调,提高观察力

孩子玩积木之前都要进行一下“规划”,哪里是部队,哪里是战场,哪里放瞭望塔等等,“规划”完之后,就要观察“场地”的大小、积木形状和数量等,再进行“布局”,尤其是什么形状的积木可以“设计”什么样的“角色”,这可以练习孩子的观察能力,在摆放过程中,可提高孩子“手-眼”的协调能力。

(4)提高专注力,培养耐心和抗挫能力

在摆放积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坍塌”的现象,这会让孩子觉察物体之间的摩擦力、重心、角度、形状搭配等自然现象和规律,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练习自己的专注力,并保持耐心,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抱怨,而是选择重新摆放且更加注意积木的物理特性。

(5)情绪情感的培养,提高交际能力

孩子玩积木的时候,都不是胡摆乱放的,在他的大脑中会先形成一个“蓝图”,然后再具体实施,确切地说,这些积木在孩子头脑中是有“角色”的,所以孩子玩积木的时候经常会自言自语,或替某一角色“发言”或“对话”等,孩子所设计的场景,跟他遇到过的或想象中的场景是一致的,他所设计的角色都是有生命的,它们之间都是有“关系”的、有互动的。

(6)增强自信

在没有大人干扰的情况下,孩子摆放积木是一个“自己设计”的、“自由玩耍”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他自己来“设计”和“安排”的,他就会有一种自信的感觉;另外,经常在积木坍塌后的“重生”,也会给孩子带来一种“解决问题”的自信感;如果孩子进行角色扮演,他还会有一种“支配”或“领导”的感觉,也可以建立自信感。

(7)对新皮质的刺激

新皮质——大脑皮层——需要运动和玩耍,以及丰富的感官刺激来建立连接,我们知道,人聪明与否不取决于脑细胞数量的多寡,而取决于脑细胞间连接的疏密程度。玩积木,是在孩子很“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的,孩子想象空间很广,需要不停地动手操作,可以起到丰富神经连接的作用。

(8)提高数学能力

玩积木时,需要对积木进行分类、排列、配对儿、比较、数数,发展孩子的逻辑关系和空间概念,而这些,就是数学的基础。让孩子在生活和玩耍中去寻找数的概念、逻辑关系,这就是最好的数学教材。

(9)想象中的游戏

积木比较原始和古朴,看上去是“死的”玩具,但是,越是原始和古朴的玩具,给孩子想象空间就越大,就越能在孩子的大脑中“活”起来,相反,那些形象、逼真、设计好的玩具,没有想象空间。

(10)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的高级能力,是以想象力、联想能力和记忆力为基础的,而把一块小小的积木往那一放,孩子可以想象成一座灯塔,也可以是高楼,也可以是饭桌,也可以是铁板僵尸……每次玩积木,孩子所想象的场景都是不同的,每次都会增加一些新的“玩法”,这就是在创造!

积木,孩子,好处,玩具,角色,形状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