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业务院长”下基层,乡镇卫生院来了大“靠山”

2021
01/18

+
分享
评论
健康县域传媒
A-
A+

    
记者:王营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编者按:


山东省选派“业务院长”强基层做法成功入选2020年度“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


2018年,山东省出台《山东省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启动试点,聚焦“黄河滩”和“沂蒙山”,首批向菏泽、临沂两市61个贫困薄弱乡镇卫生院选派“业务院长”,2019年全省16市全面推开,2年累计选派497名“业务院长”,实现了全省200个扶贫重点乡镇和297个薄弱乡镇卫生院全覆盖。


本期我们走进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护士长王冬梅,了解她和她帮扶的郯城卫生院。


 
“以前从未到过基层,总是想当然地认为乡镇卫生院就诊患者不是很多,工作任务比较轻松。但是随着调研的深入和角色的转换,才发现基层医护人员工作量之大,任务之繁重,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近日,王冬梅在接受《健康县域传媒》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王冬梅  
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护士长  

 
   

“业务院长”下基层,

让卫生院有了“靠山”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地处鲁苏交界,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104万人。下辖12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旅游风景区、616个行政村。郯城卫生院作为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医联体单位,在享受帮扶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当时我们跟县医院的院领导班子提出能否根据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业务发展瓶颈,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帮扶,这是卫生院需要的,也是辖区患者需求的。”郯城卫生院院长杜莉告诉记者,始建于1956年的郯城卫生院也叫郯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服务人口12.2万人,因地处老城区、老小区,老年人口比例大,除了慢病管理外,妇儿等常见病和多发病居多,经县第一人民医院研究决定,下派儿科专家前来指导业务,开展工作。  

 
 
2019年6月,王冬梅作为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第一批代表,被派到了郯城卫生院担任“业务院长”,全脱产,任期两年。当时王冬梅在儿科担任护士长已经8年。  

 
 
“当时想法很简单:想去基层看一看,换换工作环境,我就自愿报名提出申请。因为这项活动政策性比较强,院领导班子也是积极响应,认真组织,综合考虑后对报名者进行了初步审查、研究,最后确定选派2名同志到乡镇卫生院帮扶,我是其中之一。”王冬梅说到。  

 
 
虽是自愿报名,但接到命令的那一刻王冬梅还是心头一紧。“心理压力还是很大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加上家里老人身体不好,大儿子在读高中,小女儿刚2岁,如何在家人和新岗位之间找到平衡,是让我心里忐忑的另一原因”。王冬梅说。  

 
 
 
 
郯城卫生院门诊楼

 
 
“王院长来了之后,感觉我们的‘腰板直了’,也有了‘靠山’。无论在设备设施协调、医院等级评审指导还是专家下基层坐诊等方面,都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杜莉欣喜地告诉记者,“   以优化流转诊为例,以前需要卫生院和县第一人民医院医务科对接,医务科还要与科室负责人交流病情安排床位,几经周转,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王院长来了之后,建立了畅通的绿色转诊通道,还搭建了微信沟通群,无论是上转诊治还是下转康复,相关病情都可以在微信群里随时沟通”。  

 
 

落实优质护理服务,

打造基层护理精兵

 

 
2019年8月5日王冬梅作为郯城卫生院“业务院长”正式到岗,开始了为期两年的脱产帮扶。刚入职的前两个月,王冬梅没有立即着手整顿改革,而是不停地参观、走访、座谈。“设备简陋、人员缺乏、服务不到位、技术跟不上”这是王冬梅走访调研后的直观感受,同时这些难题也是全国乡镇卫生院的真实缩影。

 
 
2009年医改后,基层卫生院把工作重点放到了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与之并行的基本医疗服务被逐渐弱化了。“医学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拼技术卫生院可能没有优势,但论服务我们丝毫不能比大医院差。”护理出身的王冬梅暗地里跟自己较上了劲。  

 
 
刚上任的王冬梅除了业务不熟悉外,还面临着卫生院二级乙等创建工作的重任。  

 
“大家对评审要求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非常困惑。我就把我们医院的赵桂增副院长和吴清安主任邀请过来指导工作。”王冬梅清晰地记得,两位专家连续5天每天都加班至深夜,583项条款,一条条一项项逐一解读,然后再结合郯城卫生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重整旗鼓,大大提升了卫生院全院上下对等级评审的信心。  

 
 
“通过前期对评审条款的梳理,我们决定从建章立制入手。王院长带领大家学习研究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制度,把卫生院的管理制度、行医规范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调整,共修订完善了400余条制度 ,其中涉及到护理方面的制度是103条。”杜莉补充道。  

 
 
“优质护理落实是评审工作的一项核心条款,当时虽然卫生院已经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但护理人员分工方式、排班模式方面还不够规范,并没有很好地体现责任制护理。”王冬梅告诉记者,于是她就把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的护理制度借鉴过来,修订了各个班次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医护双方满意度都提高了,责任制护理也更好地落到了实处。  

 
 
“在人文护理方面,王院长向我们传达了‘三声’理念,这是我们以前闻所未闻的。患者来了要有迎声,患者走了要有送声,与患者交流要有回声。这些细微的改变,影响了我们很多医护人员的理念和认知。”杜莉举举例道,   郯城卫生院有内科、外科、妇科、医保慢病门诊大大小小26个科室,过去这些科室业务都是各自独立的,现在通过护理服务的改进,卫生院做到了“分科不分家”。  

 
 

精准传帮带教,

实现从“外部输血”到“内部造血”

 

 
“业务院长”的到来让郯城县卫生院发生了很多实打实的变化:2019年郯城卫生院一次性通过了山东省首批社区医院建设,2020年被临沂市评为市级首批常护险定点医疗机构。同时还获得了“三八红旗手”“最佳服务单位”等一系列的荣誉。  

 
 
“坦白来说,县医院的人员也非常紧张,尤其是派出去的都是业务骨干,但是这种精准的传帮带,确实取得了看得见的实效,同时也是国家医改落实分级诊疗的大方向。”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赵桂增表示,   “把优质资源分到乡镇,为当地百姓看病提供极大便利,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从2017年搭建医联体建设后就开始摸索,当时山东省还没有出台文件。他作为第一批下沉的‘业务院长’,当时还是医务科科长,从规范医院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加快人才培养、完善双向转诊、建立信息平台等方面入手,实现医联体内优势互补。  

 
 
 
 
 

 
赵桂增补充道,“优质资源下基层,我们医院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2017年医联体成员单位内的帮扶基层,这种为期是一年;山东省统一部署的“业务院长”下基层,为期是两年而且是全脱产,还有一种就是按照市县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参加‘万名医生下基层’活动,抽调360名医务人员,组成60个医疗团队,深入乡村开展‘三诊、一训、一联系’活动,把专家诊疗服务延伸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延伸到基层群众身边。  

 
 
按照山东省卫健委的相关要求,业务院长在乡镇卫生院的工作时间是两年,精准落实“四个一”帮扶任务,即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建设一个特色专科、培养一批业务骨干、建立一条双向转诊绿色通道。“院长”走后,“业务”如何留下来?  

 
 
“涓涓细流润芳菲。目前帮扶工作从思想观念、管理理念、制度建设、服务意识、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是在分步骤分层次地进行,很多工作都做得很扎实。“王冬梅说道,“帮扶结束后,我也会一如既往的争取派出单位的关注,全方位支持郯城卫生院的各项工作均衡开展。留下一颗真诚的心,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帮扶队伍。”  

 
 
“王院长如果走了我们会觉得‘靠山’没有了。”杜莉坦言,从王冬梅来的第一天起,郯城卫生院就安排了护理部主任作为王冬梅的助手,学习她的管理理念,再潜移默化地传达给每一位同事。“很多流程规范和医务质量管理都在改进,目前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习惯铸就品质。”杜莉如是说。  

 
 
采访过程中,王冬梅反复向记者强调一句话:“下基层帮扶需要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帮扶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能力、被帮扶单位的实际情况,三方必须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责任编辑:蒋硕

审核:汪言安



 

 




 
 


在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指导下,在改善医疗服务暨全国县级医院高质量发展联盟学术指导下,由《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和健康县域传媒共同主办的“县域健康大咖播”定于2021年1月17日15:00-17:20,组织一场主题为“零容忍!院感防控迎‘大考’”的线上直播。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靠山,王冬梅,郯城卫生院,基层,帮扶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