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麻醉纠纷案例思考》读书笔记8

2021-01-15   Luffy麻醉频道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每一天麻醉医生,超负荷工作,就像在风暴里,拉着一条生与死的风筝线,我不断提醒自己,再累也要清醒”····

可能有人看过这部剧,《麻醉风暴》是当今麻醉医生的真实写照。

每周二分享《麻醉纠纷案例的司法判决及医学思考》

每周一个病例,欢迎大家群内讨论

第八回   麻醉意外疑过敏 尸检结果现真相  

     没有任何一种医疗治疗技术,能像麻醉一样发挥如此高效和确切的立竿见影的效果。经常有人说麻醉这么神奇~但生命不只表现在监护仪不断变化的数据上,若危机出现的原因没有得到正确的判断和解决,生命可能就会无声无息地坠落。

    所以经常有人称麻醉医生是“无影灯下的守护神”,在围术期总有一个人时刻关注着你的生命体征,守候呵护你的生命······

   但麻醉风险和高效就像孪生姐妹,时刻伴随。在临床麻醉中,即使最简单的麻醉操作都有可能发生失误和危险。

   如何减少麻醉失误和尽力提高麻醉安全也成了麻醉届永恒的话题。

基本案情

女 高中在读 全麻行右耳外耳道胆脂瘤清除术

麻醉方式:全麻

12:50 插管 听诊双肺对称、胸腹部大片红斑 持续2min 未处理后小时

12:55 血氧 心率下降 胸廓起伏正常

后持续下降 血压测不出 给予肾上腺素 同时给予胸外按压

抢救人员到场仍无生命体征

13:50 死亡

尸体解剖:认定为麻醉药物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过敏性休克,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诉讼及司法判决

三次司法鉴定

鉴定分析:医方诊断明确,手术指征明确,依据患方临床表现和尸检特征断定,患方死因为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失误造成患方窒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医方存在观察病情不仔细、未尽危险注意义务、加重患方机体损害的医疗行为过错。

医学思考 1941610676469659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E.L.Trudeau 德鲁多医生

 

1.麻醉事故常与人为失误有关

加强责任心,呼吸管道问题是很容易识别和处理的

2014年新青年论坛问卷 仅仅有11.19% 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内

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h占95.76%

近8成医师感到很累、压力大

华西 麻醉病死率<1/20万 尽量避免疲劳麻醉

麻醉主治医师每年平均管理手术室内麻醉不超过1000例 住院医师平均每周工作不超过70h

尽管国内麻醉界的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社会能够普遍关注麻醉医师这个群体,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

2.隐瞒虚报不利于麻醉安全体系的建立

此例医方一直否认人为差错而将患者的死亡原因归因于麻醉药物过敏所致。

但最终尸检结果和鉴定意见还是还原了事实真相,即医方因气道管理失误导致患者死亡。

必须承认的是任何一个人,甚至最谨慎的医务人员也会出错,并且有些医疗差错的产生并非医生的主观意识所能控制。

诊疗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反复求索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关键就是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医疗服务越来越安全。

努力分清哪些医疗差错是可以预见并避免的,更多地从制度、体制上去分析原因。

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分析差错---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建立多途径的差错和安全隐患报告系统(不良事件上报系统)

定期将差错和安全隐患报告汇总后进行分析,发布警示信息,完善制度、流程、人员配置等系统方面的改进,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

这类报告系统都应该是非惩罚性的,并要求严格保密。

但由于国内的保密性和体制等因素,经常存在报小不报大、报轻不报重的情况,让麻醉安全体系有效性大打折扣。

国内存在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缺少完善的保险系统和严格的法律效力。

3.尸检的重要性和告知义务

真理越辩越明,事实越辩越清

尸检是查明死因并使医疗纠纷得到正确处理的有效途径。

如果一个人学会耐心倾听,尸体会诚实地反馈给你具有说服力的信息。

31671610676469717  

对于麻醉医生而言,从术前访视、知情同意书的签署、麻醉实施到术后镇痛、术后随访每一步都必须认真严格按医疗常规实施诊疗,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丰富麻醉实践经验,则是避免医疗风险或增强承受力的技术保证。


笔记,案例,纠纷,麻醉,尸检,医疗,差错,医方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