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回顾专题 | 黄宇光:2020年中国麻醉学科发展回顾

2021
01/15

+
分享
评论
米勒之声
A-
A+

本文由“中华医学信息导报授权转载

撰写 |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黄宇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人民群众对麻醉学科的刚性需求和麻醉学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是促进麻醉学科发展的最大动力。

把握新机遇,开创新局面


从2017年至今,麻醉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先后发布了《关于医疗机构麻醉科门诊和护理单元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意见》《关于印发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和县级医院骨干专科医师培训项目培训大纲的通知》《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5项文件,为中国麻醉学科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均质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对这些文件进行了持续深入地解读和宣贯,分级分层多渠道地推进文件的开展和落实,出台了学会文件解读的专家共识,促进文件精神在学科与科室建设中开花结果。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指导下,麻醉学科的人才队伍建设和舒适化医疗服务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国麻醉从业人数稳步增长,麻醉科医师与手术科室医师配比趋于合理,麻醉医生岗位职责更加明确;麻醉与镇痛的服务领域正在拓展,目前已经覆盖日间手术、无痛诊疗、分娩镇痛、急慢性疼痛诊疗、重症医学、体外循环等亚专业领域。2020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着手成立睡眠医学学组,进一步将麻醉向治疗学领域延伸。麻醉学科队伍的扩增以及内涵的拓展提高了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旨在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质量、更加舒适的医疗服务。

强基层,促服务,助力健康中国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深入推进实施健康扶贫的工程精神,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制定了一系列医学精准扶贫的战略项目:(1)开展了“精准扶贫麻醉专科医联体建设项目”。截至2019年12月,共纳入指导医院256家,基层医院867家,总计医联体牵手医院1123家,达到了麻醉专科医联体建设千家医院牵手的目标,实现了对基层医院麻醉学科的精准帮扶。(2)913家分娩镇痛基地取得明显成效。学会通过“精准扶贫-麻醉走基层”等活动对新疆、西藏、云南、广西、陕西等革命老区和边疆地区的基层贫困医院进行深入的专项帮扶。(3)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和远程教育等方式对基层医院麻醉科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和培训,建设“精准帮扶-麻醉专科医联体远程教育学院”。全国有43家医院的麻醉科成为国家级麻醉重点住培基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开展各类教学、培训、病例讨论活动达数千场,受培训的基层医院麻醉医生人数达到数十万人次。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授课培训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帮扶的效率和质量,能够更好地开拓基层麻醉科医师的眼界,提高基层麻醉科医师的服务能力,努力实现麻醉优质资源的均质化和全覆盖,提高麻醉学科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做出麻醉人的贡献!

践行学科发展理念,守护人民健康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努力践行“凝心聚力,一起强大(Together & Stronger)”的学科发展理念,提出了“安全麻醉、学术麻醉、品质麻醉、人文麻醉”的“四个麻醉”学科发展导向和办会理念,抓住国家政策对麻醉学科支持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推动学科发展和学术交流。麻醉学科的科研水平稳步提高,2019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斩获188项,较2018年增长10%;在PubMed收录的杂志发表论文3891篇;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4000篇。同时在国际交流中,中国麻醉在世界麻醉舞台上也大放异彩,亮点纷呈。2020年9月21日,世界麻醉学会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Societies of Anaesthesiologists,WFSA)进行换届选举,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麻醉学会的303位麻醉学专家参加了网上投票选举。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黄宇光成功连任新一届WFSA常务理事。分会副主任委员米卫东、常委方向明、常委李师阳和常委陈向东成功当选WFSA新一届专业委员会委员。WFSA新一届(2020—2024)理事会共有14位常务理事,代表着来自全世界各大洲各国麻醉学会的专家,中国麻醉学科专家在WFSA理事会和各专业委员会中的任职,表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国际麻醉事务中正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中,中国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奔赴一线、不畏生死、勇于担当,为取得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麻醉学科第一时间派出近千名医护人员千里逆行、驰援武汉。麻醉医护人员凭借娴熟的临床技艺、不畏生死的奉献精神,冲锋在前、救治患者,提高了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彰显了麻醉专业的责任担当。抗疫期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先后推出了10余部规范、建议和专家共识,在指导全国麻醉医护同道规范防护、稳定心态、有序复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搭建“答疑平台”和“心理呵护平台”等方式,为全国麻醉同道答疑解惑,为援鄂的一线战友提供心灵呵护。麻醉学科的众多专家在临床一线抗疫的同时及时总结临床经验,撰写了多篇感控和治疗方面的高水平文章,发表在国内外麻醉专业顶级杂志如Anesthesiology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以及《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等,许多文章被国内外学者大量引用和借鉴,为国内外麻醉同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中国方案,起到重要而实际的指导作用。疫情无情人有情,麻醉学科在此次抗疫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得到了兄弟学科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在2020年3月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特别强调了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科和麻醉科专业人员在此次战役中所起的作用,麻醉学科作为四个主要学科之一得到了高度赞许。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终将打赢这场抗疫之战。步入后疫情时代,我们麻醉人定当不辜负党及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职责,继续守护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小结


每一次重大的社会事件都会给各个行业带来冲击和挑战,而每一次的挑战既是一种检验,也是一种机遇。在疫情当下,学会工作和学术交流受到影响,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主任委员黄宇光教授的带领下,提高政治站位,大局为重,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第一时间主动调整分会工作,“供给侧,放管服”充分调动常委和30个学组的积极性,各学组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学术活动50余场,有效推动了学会工作行稳致远。麻醉学分会经受住了此次疫情的考验,有力应对挑战,冷静思考发展,有为才能有位。我们坚信,全国麻醉同道同心协力、迅速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加倍努力,就一定会以更加崭新的面貌呈现中国麻醉风采,谱写新时代麻醉强国的新篇章,继续成为中国麻醉学科发展的见证者和践行者,全面推进中国麻醉事业不断深入地向前发展。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1年1期第4版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      END—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黄宇光,回顾,专题,学科,麻醉科,疫情,基层,医联体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