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男子左腿长了篮球大小的肉瘤,只能截肢?
前些日子,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病房,来自江苏常州的朱笛(化名)搭着妻子的肩膀,小心翼翼地来回走动着。
“感谢医生,保住了我的腿。”朱笛看着自己的左腿,不禁热泪盈眶。
想起一个月前,跑遍当地医院都被判定要截肢的场景,朱笛仍心有余悸。他说,每天早晨醒来,都会不自觉地摸摸左腿,勾勾脚趾,确认左腿还在,仍有知觉,真的是太幸福了。
左大腿肿得有一个篮球大小
走南闯北做点小生意的朱笛,正值而立之年,他信心满满、意气风发,娶了漂亮的媳妇有了可爱的囡囡,一家三口幸福的小日子刚刚开始。
然而厄运突然降临,令人猝不及防。2020年9月,他左大腿上的小肿块,在不经意间,疯狂增大,短短3个月,变成了一个篮球大小。腿肿得连裤子也穿不上,走路也极为不便。
朱笛回忆说,腿上的小肿块已经有2年时间,开始只有硬币大小,后来慢慢变成橘子大小,不痛不痒的,就没当回事儿。自己喜欢踢球、跑步,膝盖受过伤,他一直以为是运动损伤导致的膝盖积水,就没上医院去看。这一小小的疏忽,为他埋下了重大的健康隐患。
眼看着肿块一天天增大,朱笛和家人都慌了,妻子赶紧放下工作,开车带着他往各大医院跑,从县城到市区再到省城医院,医生们给出的治疗方案都是截肢!“听到结论的那一瞬间,感觉天都要塌了。”朱笛的内心充满了绝望,难道真的要让他30岁以后的人生都在轮椅上度过么?这一刀下去,也许就家破人亡了。
4小时切除30厘米肿瘤完成保肢手术
第二天一早,朱笛夫妇满怀期待地走进了邹医生的诊间。当朱笛忐忑不安地拿出江苏当地医院做的穿刺结果,病例诊断为高分化脂肪肉瘤时,他的手都在轻微颤抖。
朱笛紧张而又急切地问,“邹医生,你看我的腿还有保住的希望么?”邹成医生仔细地查看了片子和病理报告后,告诉他有把握保住。
这句话让夫妻俩喜极而泣,终于有医生说,不用截肢,就能把肿瘤切除了。
朱笛立即返程把医疗关系转到杭州,并迅速办理住院手续。经过术前仔细检查,邹成发现,患者的股动静脉被肿瘤包裹,如果要做彻底的肿瘤切除就需要行人工血管置换,手术难度大、风险高,重建血管一旦堵塞,会导致肢体血管坏死,累及患者生命。
邹成正在手术(资料图)
你若生死相托,我必全力以赴。邹成经过精心细致的术前准备,在血管外科—血管介入中心卢凯平的支持下,经过4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完整切除肿瘤,股动静脉切除由人工血管置换。切下肿瘤有25*15*15CM,重3千克。术后病理报告为粘液脂肪肉瘤,切缘为阴性,表明肿瘤得到彻底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目前等待术后化疗。
什么是肉瘤,如何预防肉瘤?
什么是肉瘤?
肉瘤就是骨骼、肌肉等和人的体表不相通的非上皮组织发生的肿瘤,也就是说骨头、骨髓、肌肉、脂肪、关节、神经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统称为肉瘤。
由于癌症严重威胁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周期,所以人们对各种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是最重视和及时的,但与癌同等可怕的,发生于骨骼与肌肉的“肉瘤”,却只有少部分人了解。
邹成医生说,肉瘤好发软组织,可以从儿童到老年各个年龄段都可以发病,对一个家庭来说,如果出现了一个肉瘤病人,初诊初治如果得不到慎重稳妥的处理,往往会对整个家庭造成难以预料的影响。
肉瘤最可怕之处在于,其发生的肺、骨及其他脏器的转移比癌的转移更加难以治疗。所以说,在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肉瘤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早期发现和自我诊断呢?
骨肉瘤的最初症状:一侧肢体感觉比对侧肿胀,但很多人感觉不到疼痛;肢体某个部位出现疼痛并且逐渐加重;没有太大的外力出现骨折;关节的屈伸活动出现障碍。
软组织肉瘤的最初症状:发现肢体,某个部门出现疙瘩(肿块);初期没有疼痛并且肿块逐渐增大;肿块比较深在,自己触摸时要左右对比着摸;超过5厘米的肿块要格外注意恶性的可能。
由于肉瘤早期“伪装”得很好,患者只会将其当做良性的病变,往往对其不屑一顾,置之不理,有些也容易被误诊为脂肪瘤或者血肿,而且肉瘤的第一刀尤其重要,临床上经常见到第一刀没有开好,导致肿瘤的扩散,以后反复手术,肉瘤都不能达到彻底根治。最后轻则导致截肢,重则性命不保。因此必须去找专业的医院或者医生检查治疗。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