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医保知识医师定期考核委员会」在京成立。据“中国医师协会”官方消息,该委员会是“为更好的帮助医师及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要求,经协会批准”而成立的。
「医保知识医师定期考核委员会」成立后,将作为国家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与医院、医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及时推进国家最新医保政策及卫生健康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更好的指导和规范医师临床服务行为和医保经办业务,加强行业自律,提升医保基金的使用效能,从而使医保基金能够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促进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健康持续发展。
有分析称,这一委员会的成立,或许释放一个信号,即:临床医师定期考核内容中将要增加医保知识了!
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会被吊销证书?
论要成为一名医生要经历多少次考试?本科、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规培,研究生、博士......
或许要“过五关斩六将”完成大多数考试后,才能正式成为一名医生;周周业务学习,月月培训考核,才能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不仅如此,成为医生后,还有2年一次的医师定期考核呢!!!
根据《执业医师法》、《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等授权,《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规定医师定期考核每两年为一考核周期,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以业务水平测评、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来考核医师在考核周期内的执业情况,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医师执业注册管理中。
值得注意的是,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1.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3个月至6个月,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2.暂停执业活动期满,由考核机构再次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者,允许其继续执业,但该医师在本考核周期内不得评优和晋升;对考核不合格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由此可见,医师定期考核既是执业医师法赋予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定职责,也是避免执业医师“一考定终身”后“不学无术不求进步”的重要手段。
医师定期考核增加医保知识的背后逻辑
此次增设「医保知识医师定期考核委员会」,增加医师定期考核内容,意味着医保知识在医生的执业资格评定中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规范诊疗行为、树立医德医风一起,成为考核医师的标准。此外,这也反映出了在大医保局时代,医生掌握、理解并遵守医保规则变得越来越重要,关乎其是否合法执业。
但是,由于医保知识千变万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该掌握的医保政策不一样,执行的医保政策有区别,医保政策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不断调整,所以这一新成立的定期考核委员会将如何开展工作,也值得深思。
当然,医师定期考核增加医保知识这个变化也不可避免的给直接影响者—临床医生们带来一些焦虑:
“看病已经够累了,还要操心医保吗?”
“诊疗行为中过多地考虑医保等非医学因素,是否会违背行医的初心?”
“我能不能就单单纯纯地根据病情需要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费用的事留给专人去解决?”
“.......”
从这些心声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其实考不考医保知识,大多数医生都会在平常的临床工作中考量医保因素。定期考核增加一点医保知识,并不会给临床医生带来多大的负担。而且,定期考核目的是“规范”而不是“涮人”,合格率也较高。或许,医生们的焦虑,并不是简单来自于理论考核,而是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还要再多出来一份对医保的操心。
此外,「医保知识医师定期考核委员会」要想帮助医生及时了解国家医保政策,也要通过医院才能落地。笔者也希望医院要做的,不是制定超额惩罚措施倒逼医生算账,更不能是在患者因医保问题发生纠纷时让医生单独顶到前面。而是去真正了解医生对医保知识的学习需求,深入到不同科室去开展针对性的医保知识培训,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完成宣教。或许这会对医生吃透医保知识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你对医师定期考核增加医保知识吗有什么观点呢?欢迎评论区讨论。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