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呕吐不止,原来是肚子里长了个小“橄榄”!

2021
01/12

+
分享
评论
温医一院
A-
A+

 
 
近日,我院新生儿科  
一个早产的宝宝  
出现了呕吐不止的情况  


 


经过检查后发现  
 原来是宝贝的肚子里长了个小“橄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  
这到底是什么吧!  

 
 

 


一个多月前,小圆圆(化名)因早产住进我院新生儿科。经过医护人员4周左右的精心护理,小圆圆从2.0kg长到了2.6kg。可有一天,小圆圆突然出现了吃奶后呕吐。一开始,只是偶有呕吐,后来发展到每次吃奶后都会呕吐。

儿科副主任(主持)、新生儿科主任王楸当机立断给小圆圆做了B超,提示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经疝与腹壁外科小儿外科方向  邵欢义主治医师会诊,查体发现右上腹有一个“橄榄”样的肿块,结合B超检查,建议手术治疗。


考虑到小圆圆纠正胎龄才36周,体重仅2.7kg,麻醉风险和手术风险都较大,在请麻醉科张学政副主任医师会诊后,综合评估后决定予插管全麻。在全麻后,邵欢义给小圆圆做了幽门环肌切开术,麻醉及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1天,小圆圆就顺利喝上了奶,也没有再呕吐了。一周后,小圆圆体重长到了3.1kg,出院回到了妈妈的怀抱。


 

 
 

 
 
什么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在介绍这个疾病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胃的解剖结构。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上接食管,下接小肠,胃跟食管连接的部位叫贲门,胃跟小肠连接的部位叫幽门。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主要病理改变就是幽门环肌纤维异常增生、肥厚,整个幽门呈橄榄状肿块,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幽门环肌增厚,会导致幽门管内径变细,甚至堵住。简单来说,就像是一根橡胶水管,如果管壁增厚了,水管就堵住了。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多发生在足月的新生儿,早产儿较少见。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男性患儿居多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有什么表现?  

 

 
据邵欢义介绍,宝宝呕吐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早期出现的主要症状。虽然在出生时,幽门狭窄就已存在,但由于肌层肥厚的个体差异,每个宝宝出现呕吐的时间不一样。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后2-3周出现呕吐,也有极少数在出生后3-4天就出现呕吐,或直到3-4个月才出现呕吐。  

 
 

 
患病宝宝的呕吐是典型有规律的进行性加重,从一开始的溢奶到喷射性呕吐,从每天一两次呕吐到每次喂奶都出现呕吐,呕吐物为奶汁不含胆汁。宝宝呕吐后,又会有很强的求食欲,时刻有觅食反射,但是吃奶后,又会再次出现呕吐。长期呕吐,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消瘦,代谢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患病的宝宝身上还会出现一个特别的体征,因为胃肠道比较柔软,增厚的幽门环肌质地坚硬,所以在右上腹肋缘下可以摸到“橄榄”样的幽门肿块。当然,这需要专业的医师才能触摸到,宝爸宝妈们自己一般摸不出来。B超因其方便快捷、检查较精准且无创无辐射,现已成为首选的辅助检查。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该怎么治疗?  

 

 
由于本病起初症状可能只是溢奶或轻度的进食后吐奶,宝爸宝妈可能不会引起重视,以为只是常见现象而采取保守治疗。甚至在诊断明确后,仍寄希望于内科保守治疗可以解决症状,这样都是不可取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一经明确诊断,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目前,幽门环肌切开术是它的标准手术方式,效果佳,术后恢复快,术后6个小时就可以喝水,没有呕吐就可以给奶喂养了。  

 
新生宝宝出现溢奶为常见现象,但出现反复喂奶后呕吐就应该引起重视。如明确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应尽早手术治疗!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幽门环肌,肥厚性,呕吐,儿科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