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四象限图和极坐标图评估oBPM算法的趋势能力。
讨论
在大多数麻醉患者中,AP监测是通过上臂的示波袖带测量进行的。测量间隔几分钟,可能会错过AP的剧烈变化。与有创动脉测压相比,本试验研究了oBPM(一种脉搏血氧仪波形分析算法)在全麻诱导过程中全自动追踪急性血压变化的能力。
本试验的主要发现是,通过oBPM算法无创评估的急性变化与通过有创方法评估的急性变化密切相关(对于≤60秒的变化,> 0.93)。对于快速变化(≤60秒),四象限和极坐标一致率均为100%,持续5分钟,一致率保持> 97%和> 89%。从图2中可以看出,对于≤90秒的变化,可以确保良好的趋势。随着变化持续时间的增加(变化的幅度变大,参见图2的右下图),极角的SD越来越大,这意味着估算变化幅度(而不是变化方向)的准确性降低,随后导致极坐标一致率逐渐降低,降至89%。由上可得出oBPM算法在评估快速AP变化时特别准确。此外,尽管正确地跟踪了变化的方向(高一致率),约三分之一有创方法检测到的显著血压变化未被oBPM算法检出,但未被检出的血压变化通常变化幅度较低,接近20%阈值。
除了检测快速血压变化之外,本试验还研究了oBPM算法在无创袖带血压测量间歇期提供AP连续读数的能力。结果表明,在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oBPM算法可以在校准后2分钟内精确测量SAP,5分钟精确测量MAP。这表明,如果与无创袖带测压一起使用,oBPM算法具有在袖带测量间期提供连续AP跟踪的潜力。对于没有进行侵入性AP监测的患者,oBPM算法可以帮助提高麻醉医师对快速或意外AP变化的反应性,并可能改善麻醉期间(尤其是在诱导和关键手术步骤期间)的血液动力学稳定性。将来,只要检测到AP的急性变化,该算法就可以用于触发自动无创袖带测量,从而有助于减少高血压/高血压发作的持续时间。oBPM算法主要优势在于,除了标准脉搏血氧仪外,不需要其他设备。
结论
本研究表明,当遇到较大的AP变化时,使用oBPM算法进行的自动脉搏血氧仪波形分析可以准确跟踪麻醉诱导期间AP的急性变化。这种方法有可能用于跟踪间歇性无创袖带血压测量之间的AP变化,并在检测到AP的显著变化时自动触发袖带充气。
头头是道的点评
翻译:索璐璐
审校、点评:孙宇
原始文献:Ghamri Y, Proença M, Hofmann G, Renevey P, Bonnier G, Braun F, Axis A, Lemay M, Schoettker P. Automated Pulse Oximeter Waveform Analysis to Track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During Anesthesia Induction: A Proof-of-Concept Study. Anesth Analg. 2020 May;130(5):1222-1233.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