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
点击查看
1月5日,红星新闻报道了一起刑事判决。
一个90后的妈妈吉某某,因为丈夫在外喝酒不回家,掐死1岁儿子被判无期。
据吉某某描述,她与丈夫经常吵架,而丈夫经常出去喝酒不回家。
2019年2月21日,丈夫又一次没回家。吉某某打电话,丈夫不接。 第二日,仍然找不到丈夫的吉某某非常气愤,准备掐死儿子然后喝农药自杀。 就这样,年仅1岁的儿子她被掐死在怀里。后吉某某因家人劝阻放弃轻生,投案自首。 经过司法鉴定,吉某某当时处于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 “我没有抑郁症病史,我可能有抑郁症,总是很容易发脾气,不信任任何人,但这都是我想的,没有去医院做过检查。”吉某某表示。 根据报道,吉某某有抑郁倾向已经很久。此前还有过轻生行为,在家喝农药以后,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活了下来。 抑郁的妈妈可能觉得——“我没病。”“我不用检查。”“我只是容易生气。”丈夫和家人却觉得——“她是不可理喻。”“别人都没事,你怎么就这么矫情?”即便每隔几个月,产后抑郁的新闻就会登上热搜。但现实中,仍然有太多人不重视。从上面几则新闻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患有抑郁症的妈妈,有可能会对自己的孩子下杀手。对于大众而言,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应该爱孩子”的妈妈,会杀害没有任何行为能力的孩子?扩大性自杀是指,考虑到自杀后配偶和
(或)
子女可能遭遇不幸或痛苦,为了使亲人脱离苦海与之同归于尽
[1]
。患有产后抑郁的妈妈,出于“怜悯”和“爱”,不忍心让他们留在这个令她倍感绝望的世界,于是在自杀前会先杀死孩子。
产后抑郁通常发病于产后2周,产后4~6周症状更明显。发生时,通常连本人都不自知。产后激素水平的变化、角色的变化及繁重的家务和过高的家庭压力,都是产后抑郁的导火索
[2]
。有研究表明,对产妇进行产前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要让孕妇在产前认知自身状态对产后健康及婴儿健康的影响,从而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和认知
[3]
。产后抑郁并不是产妇的错,而是激素、家庭关系、外部情况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已经出现抑郁倾向的产妇,家庭成员及其本人应当认识到严重性,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方式以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疗法、正念干预为主。其中,人际关系疗法不仅聚焦于产妇的感受,也注重其家庭的关系,对家庭的人际关系进行干预。研究证明,及时的心理干预可以预防抑郁情绪进一步加重,减少悲剧的发生
[4]
。
家庭成员应当充分认识到产妇的身心健康对家庭和谐和婴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丈夫应该分担一部分照顾孩子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夜间起来换尿布、喂奶、拍嗝、哄睡等等。当产妇没有处理好家庭事务时,不要一味地苛责。应当表示充分地理解,并且安慰产妇情绪。前几年,网上有一组非常火的漫画。它告诉大家,当你周围的人心理状态不佳,
心理状态不佳的时候,感到抑郁或者难过、迷茫时,应该做着什么?
以及一定不要做什么?[1]汪志良,范强.抑郁症的扩大性自杀与利己性自杀[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3):175-176.DOI: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2.03.017. [2]刘少晓,李统怀.产后抑郁症患者雌孕激素水平检测及其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07):1213-1215. [3]邵丽婷,李海鸿.产后抑郁症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2):179-181+186. [4]李玉红.产后抑郁危险因素筛查及国内外干预研究述评[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03):266-271.
产后抑郁症,心理干预,产妇,丈夫,家庭,医学,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