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血压波动?牢记这6点

2021
01/09

+
分享
评论
高心健康
A-
A+

高血压十分普遍,尤其在中老年肥胖人群中,更是常见。这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可一旦血压明显升高,就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

对于已经确诊的高血压患者,需要尽量预防血压波动,来防止因血压波动对血管造成损伤,诱发血栓的形成,甚至导致脑卒中、脑梗塞、心肌梗死等严重事件的发生。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除了要遵医嘱规范治疗之外,还应该注意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来帮助改善血压状况,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调节血压的方法吧。

1、用药安全

美国心脏协会(AHA)指出,高血压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服用降压药,不能随意更改服用剂量或服药时间,甚至自行停药。自行停用降压药容易引起血压反复波动,这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如何确保用药安全呢?

跟主治医生确认并记录下规范的服药剂量和服药时间,并仔细阅读药品的使用说明,确认是需要空腹服用还是饭后服用,必要时可以设置闹钟提醒,避免忘记服药。

2、戒掉不良嗜好

戒烟

吸烟对心、肺以至全身器官都有危害。香烟中含一种剧毒物质——尼古丁,它会刺激肾上腺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二手烟比一手烟对血压的危害更大,生活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远离烟民和浓烟满布的场所。

限制饮酒

酒精摄取过量会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长期过量饮酒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且风险会随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限制饮酒后则可以使血压降低。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建议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饮酒,如果饮酒,也应该少量并选择低度酒,每日酒精摄入量以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为标准。

3、保持体重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会导致内脏脂肪指数增加和糖、脂代谢异常,从而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倍,因为肥胖会导致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心脏就需要为全身输送更多的血液,身体越胖,心输出量越大,血压也就越高。
美国心脏协会(AHA)建议,体重指数(BMI)应尽量保持在18.5~23.9之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应该努力减轻体重。

多项国外研究对控制体重和血压之间的关系做过研究,结果显示,体重下降2~5kg,可以使血压下降7~10mmHg,部分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控制体重将血压控制到140/90mmHg的目标水平以下。

多做运动

运动对心脏和血管的健康都有好处,可以直接影响血压的稳定性。

中国人的很容易出现“胖肚子”型的腹型肥胖(苹果形肥胖),腹型肥胖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脑中风、脂肪肝、恶性肿瘤的风险都很高。

因此很多想要减肥的人,往往会从肚子开始下手,集中做腹部锻炼,以去掉“肚腩肉”。但应注意,还有一种“屁股胖”的臀部肥胖(梨形肥胖)同样会增加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心脏病的风险。因此,下身的锻炼也十分重要,尤其是臀部以下的部位。
专家指出,在日常活动之外,每周4~7天,每周累计90~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跑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就可以起到改善血压水平的作用。

当然为了安全起见,做任何强度运动计划之前,都需要咨询主治医生。

稳定血压的健康饮食

高血压患者应尽量减少盐、糖、脂肪的摄入,同时增加钾的摄入,这样才对控制血压有效果。可以参考以下表格:

应减少摄入的食物:

可以增加摄入的食物:

4、避免情绪波动

情绪对身心健康也有影响。当人们感到压力时,脑部会分泌荷尔蒙令身体处于紧张状态,这时肌肉和血管会收缩,血压就会升高。

如果是健康人群, 随着压力的减少,血压可以逐渐恢复正常,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调节机能较弱,恢复速度较慢,有些患者的血压还会一直处于高水平而无法下降,需要药物或其他方法来协助调节。

而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也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方法,需要患者尽量避免负面情绪、保持乐观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事物、培养心理抗压能力、学会主动舒缓和排解心理压力、必要时主动寻求帮助和心理咨询。

拥有了良好又健康的心理状态,血压自然而然也就稳定了。

5、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或焦虑、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均会引起血压升高,所以也得留意。成年人应该每天睡足7~9小时,过长或过短的睡眠时间均不利于健康。有睡眠呼吸暂停现象者,建议在经医生诊断和评估后,可选择在睡眠时佩戴呼吸机来改善睡眠状况。

06定期监测血压

不论是否存在身体的不适,高血压患者都要定时、定期监测血压,并且了解自己的血压离达标还有多少差距。

正常情况下,高压(收缩压)的数值在90~140mmHg、低压(舒张压)数值在60~90mmHg,如果高于以上数值说明血压还未控制达标,仍然在高血压的范围,如果低于以上数值,则说明血压控制过低,变成了低血压。
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有任何异常,应立即联系医生,以确保安全。

作者:林佑 研究员,香港大学李佳晨医学院/中医药学院硕士

编辑:张梦璇、王俊香

参考资料:《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郭艺芳心前沿《减轻体重治疗高血压》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高血压,波动,患者,体重,风险,中国高血压,饮酒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